酒道与养生文化结合催生:心花路放
--专访中国植物养生小酒领导者、北京中劲高科董事长布文光
图片说明:北京中劲高科酒业董事长布文光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一款“心花路放”的植物养生酒,在央视网商城优质产品供货会引起轰动,中华五千年的酒道文化与养生文化相结合,催生了这一高科技产品。北京中劲高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布文光在推介这一新型产品时,更侧重于宣传、挖掘、升华中国的酒道文化,在广大消费品对该产品称许有加的同时,也领略了酒道文化的熏陶。
午后,阳光和暖,酒香萦绕,茶香轻飘。啜饮几杯后,记者与中劲高科植物养生酒创始人布文光先生有了一番长谈。
布文光一身书卷气,语气轻缓,娓娓道来,“中劲高科养生酒业用中国传统哲学中“修身养性”理念,来指导产品的研发,以‘心花路放’为品牌,开发出了系列植物养生酒,现在玛咖红枣酒、玛咖黄精酒已经上市。我们利用食用或药食两用植物的花、叶、根、茎、果为香源及营养源,经再加工制成的、具有明显植物香及有用成分的露酒。产品配料是纯粮酒(水、高粱、小麦)、玛咖、黄精、红枣、枸杞子、山药、肉桂、益智仁、菊花等十几种食用植物。为什么用‘心花路放’这个品牌呢?这是饮酒后境界中的一种,是一个高层次的境界。居而饮,游而饮,路而饮,独而饮,等等,体现的文化不同,境界也是不一样的。居而饮居多,这是我们的生活中的常态,三五知已,把酒言欢;游而饮,如书圣王羲之微熏后写下天下第 一行书《兰亭序》;路而饮,也分好几种,济公活佛惩恶扬善之畅快淋漓,林冲雪夜奔梁山之快意恩仇;李白独饮,举杯邀明白月,对影成三人,李清照独饮,道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的产品采用现代科技萃取植物精华成分,调配制窖藏级杜康基酒而成,可以说酒为载体,使白酒文化与养生文化相结合,尊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倡导‘健康饮酒、科学养生、快乐生活’新风尚,为弘扬中国酒道文化再尽一分心力。
酒及酒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酒,最早的发明在中国,这是不容置疑的;酒道,则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这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目前‘申遗’工作还没启动,这需要有识之士挺身而出!”
“为什么会这么讲?”记者问。
“因为忽视了文化之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助推力,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已经丢失了很多东西,譬如我们的端午节,譬如我们的茶道,譬如我们的武术,等等不一而论。我的想法就是留住酒道这个牌子,为中国。”
“这背后说到底还是一个民族情结,能为中国保留好‘酒道’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总应该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记者不无感慨。
“为什么酒业界会把植物养生小酒领导者这顶桂冠戴在您的头上?”记者问。
“伟大的企业源于一个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源于一个伟大的创意,一个伟大的创意源于一个拥有伟大理想的人。我们的理想就是要为中国保护好‘中国酒道’这个牌子!至于为什么要把‘中国植物养生小酒领导者’称号给予我们,我想这里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在用心酿酒,我想把公司生产的酒定位为中国最有心的酒。我公司现在生产植物养生酒其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和主要原料,都是其他白酒所无法比拟的。二是我们对文化酒的研究,我们致力宣传、挖掘、升华中国酒道文化,可能是鉴于我们对中国文化酒的研究与见解吧,既然有了这个‘中国植物养生小酒领导者’称号,就为中国酒道多做些事吧!”
记 者:“您力挺‘中国酒道’,那中国酒道有着怎样的演绎史呢?”
布文光:“任何公司的发展都是与国家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酒的酿造历史演变而言,当前也是中国大力推行酒道的良好机遇。与中国各阶段各种文化相配,中国酒的生产酿造经历了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以及文化酒等几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文化酒是上升为酒道的必要的基础,由文化酒而产生酒仪,进而上升为酒礼,生成酒文化,进而升化为酒道,道,自古就有,犹如茶文化发展而升华为茶道一样。
“而当前,我们着手要做的就是生产好酒,推广文化酒,普及酒文化,为酒道的创立、纯正与升华奠定基础。”
“酒文化”与“文化酒”
记 者:“世人皆谈‘酒文化’,为什么布总却说‘文化酒’?”
布文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延续中唯 一不可催毁的力量。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也是企业发展的显著标志。酒中也有文化,这是从酒这种物质中派生出来的,文化是第二性的,主体还是酒,但我讲的‘文化酒’主体却是‘文化’,将文化作为第 一性,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酒的故乡,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文化的发展其实是通过‘好喝酒’到‘酒好喝’再到‘喝酒好’然后到‘酒喝好’最后到‘喝好酒’这么一个阶段进而延伸。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因为‘好喝酒’,酒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黄帝内经》说:‘酿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纳精气,独立守神,得道若一。’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酒道从因‘酒好喝’不醉不归的尽兴,到品酒赏酒、激发灵感的饮酒之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和酒文化沉积的表现,是中国哲学美学长期浸润的结果。早在夏殷时代就有极为严肃的祭祀酒礼,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酒道。《诗经》中有:‘饮酒孔嘉,维其令仪’;‘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这是中国早期酒道的诗化语言。表示饮酒要有礼仪,要有风范;人要做到高雅圣洁,在饮酒上就应表现出温文尔雅,恭谨得体。这也是古时酒礼的最 好 写照。古时可以说酒礼与酒道基本上是统一的或兼而有之。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是对酒道的最早注释。
“在许多场合,酒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无形中就体现出了‘喝酒好’。美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美的鼓舞,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酒喝好’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相对于酒文化而言,我的‘文化酒’研究是侧重酒的文化象征,这里面有继承、发扬、割舍和抛弃,更多的是重塑、纯洁、返朴和升华。文化酒就要引导人‘喝好酒’。”
记 者:“酒道的精髓是什么?”
布文光:“酒道精髓的核心就是无为、自由!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子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宁愿做自由地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做受人束缚昂首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 对 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道精神的精髓所在。
“酒道精髓是真实的情感宣泄,是抛弃现实束缚回归本真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记 者:“醉中天地宽,醒来世炎凉,在麻醉中的自由毕竟是虚幻的。”
布文光:“不能这样看。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道精髓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魏晋名士、第 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道精髓的典型体现。
“我们都知道古代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苏轼、杨万里、张元年等等都有醉而成传世诗作。在书法和绘画创作中,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当然,堪称酒道典范之作的,还是书圣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曲水流觞’活动。由于酒的神助,才造就一代书圣的英名。再比如中国十大醉酒典故‘贵妃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 ‘杯酒释兵权’等等。华夏文化的光彩,实在是因酒的无穷魅力,才增添其夺目的光辉。”
如何饮酒?一个并不简单的话题
言及“中国酒道”,可不单纯是饮酒,中国酒道所倡导的是饮酒的境界,听了布文光董事长的一席话,才知道如何饮酒是有大学问的。
记者:“中国酒道倡导的是什么?如何讲究饮酒的?也请布总给我们点拔一二吧!”
布文光:“古人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古今智者,大多都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建设自己的品性。中国酒道可不单纯就是饮酒,酒饮少了不过瘾,饮多了就开始胡说了。
“酒,得其地而饮,得其时而饮,得其人而饮,才能品出酒之妙味,是谓饮酒之三得。古人说‘一人饮得其神,二人饮得其味,三人饮得其趣’。也有人说,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酒。听起来有点玄,细想也有道理。就算是同一瓶中倒出的两杯酒,饮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也会相差悬殊,更不要说经历环境、时间、际遇的变化,同样的酒瓶、酒,能品出相同的味道吗?说起来玄之又玄,品起来却真真切切:每一次品酒,是第 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不同酒有不同的饮法,比如饮葡萄酒,与我们的白酒可谓大不同。我这里只讲一下如何我们的饮植物养生酒。有三式,一是抿,将酒杯送到唇边,轻巧地、缓缓地呷一小口,在嘴里细细抿品。二为咂,轻咂嘴巴,于慢慢品评中将酒咽下,自然发出咂或嗒之声。三是在咂的基础上迅速哈气,让酒气从鼻腔喷香而出,我们称之为呵。三式要丝丝入扣,从容而浑然一体,用心、凝神而又轻松愉快,充分调动味觉,嗅觉神经,去捕捉、回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香味,组成一个完美的品酒程序,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
记者:“喝酒到什么境地为最 佳呢?”
布文光侃侃而言:“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酒道讲究一个浅醉,很多大师得益于酒之灵气,但在我看来,那都不是烂醉,而只是浅醉。真的烂醉如泥时,是不可能创作出绝世神品的。酒道,是一种对酒享用的文明之举,是饮酒人文化情感的表达,是中国饮食文化在酒饮上的典范。酒道是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饮酒中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布文光告诉记者:“一是酒道酒品。中国酒道是讲究酒品的,酒品如人品,品酒之后饮者要正,否则对酒品也打折扣。饮者要诚,不能带着心机来饮酒,否则根本就不能称作酒道。人品最能反映在饮酒的品位上、品德上、品格上。艺品是饮酒者的艺术品位,中国人历来崇尚朴实崇拜文人,饮酒时的言谈举止最能表现出饮者的艺术才气和艺术修养。一个文化艺术造诣较高,谈吐高尚雅致的人,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赞美和羡慕。一些低级趣味的诨话也可能招来短时的欢笑,但终究不能成为登大雅之堂的言辞。一杯青梅酒能品出曹操的狡诈,也能品出刘备的机警。品正是看人的‘德品、人品、酒品’,这是进入酒道的第 一道门坎,也是行酒道中所必须的,是饮者个人文明的真实流露,也是酒品物质文明的真实展示。
饮酒有三重境界,第 一重境界为‘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第二重境界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第三重境界为‘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我所提倡的中国酒道,归根结蒂是倡导积极、健康的饮酒习惯。‘酒道’有培养白酒消费者的作用,一旦‘酒道’被消费者认可,培养积极、健康的饮酒习惯,自然不再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数量正不断下降的白酒消费群会因‘酒趣’而吸引大量新的白酒消费者进来。”
记者:“谢谢布总接受我们的采访。真诚希望布总能将“酒道”发扬发大,为我们中华民族保护好这份文化遗产!也希望您的植物养生酒载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免责声明:昆山鸿富通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本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深度热点专栏文章投诉电话:0512-36684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