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召开立法听证会 代表倡抬高消毒企业准入门槛
如何才能让市民用上真正的“放心碗”?8月5日,南宁市法制办就《南宁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来自普通市民、餐饮业、集中消毒企业、法律界、政府管理部门等社会各界的14名听证代表,听证会上各抒己见,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都很期待该条例能够尽快出台,让市民早日用上“放心碗”。
焦点一:
抬高消毒企业准入门槛
听证看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佳”,市民在外就餐,怕的就是遭遇不干净消毒碗具。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南宁的不少餐馆、酒楼让消费者使用的消毒餐具并不让人放心,“1元消毒碗”不少成三无产品,包装上消毒企业的厂名、厂址和电话等全是空白。
草案内容
增加了公共餐饮具集中式清洗消毒服务许可制度这一条款,规定未经市或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不得从事公共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和配送活动,许可证件有效期为3年。违者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代表观点
“就是应该抬高餐具消毒企业门槛,赶走‘黑作坊’!”听证会上,4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希望《草案》对集中餐饮消毒企业的准入门槛提高,让那些“黑作坊”滚出市场。一餐具消毒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南宁市整个集中餐饮消毒行业都不是很规范,让一些“黑作坊”有机可乘。
南宁明润餐具消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跃勇认为,《草案》中对消毒企业准入条件及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怎么样消毒才算合格,需要达到哪些重要指标,正规消毒餐具应该遵循怎样的工艺流程等,《草案》没有制定具体指标。
而正规的餐具消毒公司,餐具回收消毒时都会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浸泡、清洗、消毒、质检、冷却、自动包装等流程后再出库。在这个过程中,包装间是否规范,箱体是否经过清洗、消毒,人员是否洗手消毒、是否戴有经过消毒的专用手套作业等,都直接关系到餐具会否二次污染。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在包装这一块能够真正按照卫生管理条例执行、达到相关要求的没有几家。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消毒企业甚至放着设备不用,人工消毒包装。
来自卫生部门的一位代表认为,对消毒企业实行许可制度非常有必要,但涉及的一些行业标准却不能含糊,要表述清楚。
焦点二:
对消毒企业加强监管
听证看点
“1元消毒碗”让餐馆省了开支还能赚钱?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在南宁市用餐,消费者每用一套消毒餐具,都会支付给餐馆一元钱。而餐馆一般支付给消毒餐具厂家0.3~0.7元。
业内人士透露,使用消毒餐具,一些餐馆一个月能在消费者身上挣上万元额外收入。
草案内容
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使用消毒效果达到卫生标准的公共餐饮具。餐饮服务单位具备自行清洗、消毒公共餐饮具条件的,可以自行清洗、消毒;不具备自行消毒条件的,应当使用一次性餐饮具或者集中清洗消毒服务企业提供的消毒餐饮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