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登革热诊疗指南2发布 详解中医对抗登革热 - 健康之初


新版登革热诊疗指南2发布 详解中医对抗登革热

核心提示: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有23个省份报告登革热病例,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以上,其中广东是重灾区。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10月12日公布最新登革热疫情数据显示,今年广东全省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超3万例。

                  (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防蚊虫叮咬。)

  专家表示,广东登革热疫情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的局面,随着秋季天气转凉和防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预计疫情在10月中下旬会出现减缓的趋势。未来10天是广东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决战阶段。

  对于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中医针对登革热等病毒性感染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昨日发布的新版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详细介绍了治疗登革热的中医方剂方药。

  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一)急性发热期:湿热郁遏,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恶寒,无汗,乏力、倦怠,头痛、腰痛、肌肉疼痛,口渴,可见出血性皮疹,多伴恶心、干呕、纳差、腹泻,舌红,苔腻或厚,脉濡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透邪。

  参考方药:甘露消毒丹、达原饮等加减。

  香薷    藿香     葛根    青蒿(后下)

  羌活    白蔻仁   半夏    滑石(包煎)

  赤芍    茵陈     草果    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见皮疹者加紫草;口渴者加生地;发热明显者加柴胡。

  中成药: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等。

  注射剂:可使用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注射液等。

  (二)极期。

  1.毒瘀交结,扰营动血

  临床表现:热退,或发热迁延,烦躁不寐,口渴,多见恶心、呕吐,可见鲜红色出血样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红,苔黄欠津,脉洪大或沉细滑数。

  治法:解毒化瘀,清营凉血

  参考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  生地  水牛角  金银花

  黄 连  黄芩  赤 芍  茜 草

  丹 皮  炒山栀 青 蒿  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加减:神志昏迷、谵妄、抽搐者加用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

  注射剂: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血必净等注射液。

  2.暑湿伤阳,气不摄血

  临床表现:热退或发热迁延,乏力倦怠,皮疹隐隐,或见暗色瘀斑,或无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舌暗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阳、益气、摄血。

  参考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黄土汤加减。

  灶心黄土  炮附子  党参  炮姜

  黄  芩  荆芥炭  炒白术 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注射剂: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三)恢复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发病后期,多见乏力倦怠,恶心,纳差,口渴,大便不调,多见皮疹瘙痒,舌淡红,苔白腻,脉虚数。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参考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饮。

  竹叶  南沙参  生薏米  生山药

  半夏  芦 根  麦 冬  生稻麦芽

  砂仁  西洋参  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39编辑提醒:如果出现高热畏寒,或反复发热,伴随头痛,明显乏力等症状,应及时上医院就诊,排查登革热, 尽管有登革热诊疗指南可参考,但是患者以及怀疑登革热者,切勿贪图方便、自作聪明,自行根据指南来自治。有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用药。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