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直肠脱垂多基于先天因素 - 健康之初


小儿直肠脱垂多基于先天因素

核心提示:直肠脱垂,听起来就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疾病。临床显示,小儿罹患直肠脱垂的比例相当大,基于小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小儿脱肛往往在被发现时就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及早发现并治疗小儿直肠脱垂呢?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顾名思义就是直肠脱出肛门。近年来,临床显示,直肠脱垂多发于老人和小孩等相对体弱的群体,尤其是小于五岁的孩子发病率比较高。此时,小孩的自我健康意识尚不足,因而需要家长积极的进行指导预防。

  小儿直肠脱垂多与发育未完善有关

  小儿脱肛常表现为排便时肛门会翻出一圈红色肿块,排便后可自行缩回肝内,但随着脱肛加重,肿块越来越大,有时并不能用手拖回肝门内,若不留意,脱出部分还可能受到磨损,造成出血、糜烂、溃疡等。

  为什么直肠脱垂这么钟爱小孩子呢?研究显示,这主要是由于小儿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善。一方面,小儿盆腔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只要是骶骨弯曲未长成,对直肠周围组织难以有稳定的支撑,且便后肛门收缩力不强;另一方面,直肠与骨盆垂直分部的生理结构特点对肛门括约肌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上小儿本身肛门括约肌较松弛,很容易致使肛门括约肌超负荷承重,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导致直肠脱垂。这种情况在营养不良的孩子身上更为明显。

  临床显示,小儿脱垂还可能由很多后天因素造成,诸如便秘、坐便时间过久、频繁腹泻、咳嗽、呕吐等,都可能造成小儿腹腔内压力增大,造成直肠脱垂现象。

  小儿脱肛感如何进行积极预防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小儿挑食、偏食等营养不良导致的脱肛是小儿脱肛较为常见的原因。家长要给予充足而平衡的营养搭配,以增强肛周肌肉收缩力,减少脱肛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治好可能诱发脱肛的疾病。脱肛也可能由于频繁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间接引发,因而首先要及时治愈这些可能引发脱肛的疾病。

  第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小儿大便时不宜久坐便盆,且要保持肛门的清洁与卫生。

  小儿脱肛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基于五岁以下小孩的自我健康意识与保护意识不强,预防小儿直肠脱垂关键在于家长做好日常保健工作,避免孩子营养不良,保证孩子肛门健康。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