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扭伤 “先冷后热” - 健康之初


关节扭伤 “先冷后热”

核心提示:一旦扭伤了脚,许多人会先用冷敷,以减少伤处的肿胀,很快又改用热敷或用热水来促进伤口的愈合。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认为,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受伤以后,至少开头的48小时应当用冷敷而不是用加温的办法治疗。

  今年36岁的张女士练习瑜伽,常挑战高难度动作。有次做腰部后弯时,身体没舒展开,腰部十分不适。回家后,她腰部又麻又痛,到医院检查腰部已严重扭伤,要系统治疗才可恢复。

  人们在活动时经常发生一些扭伤或拉伤,如“崴脚”、“戳手”就是踝关节、腕关节的扭伤。如果伤者对处理原则掌握不准,采取的处理手法不正确,往往会使扭拉伤部位伤上加伤。

  现场判断

  1、疼痛:扭伤部位出现胀痛、热痛、撕裂样疼痛,局部肌肉有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肿胀:关节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肌肉拉伤则肿胀不明显。

  3、淤血: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淤血,表现为局部青紫或红紫,常围绕受伤关节。

  4、运动障碍:伤员活动受限。伤侧下肢常因疼痛而不能触地;腰部扭伤的伤员不能做扭转动作。

  救治机理

  关节扭伤是由于局部过度伸展而导致的肌肉纤维、韧带的断裂或损伤。受伤部位常有运动功能的改变。

  发生关节扭伤之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如果处理得当,受伤组织可以自行修复,恢复运动功能。

  一旦扭伤了脚,许多人会先用冷敷,以减少伤处的肿胀,很快又改用热敷或用热水来促进伤口的愈合。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认为,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受伤以后,至少开头的48小时应当用冷敷而不是用加温的办法治疗。

  伤后24小时内冰敷,可以减少受伤局部的组织液渗出,减缓肿胀,也有减轻疼痛的作用。24小时后涂抹活血化淤类药品(如红花油等),可以加速肿胀消除。

  冰的作用是减少通往伤处的血流,使受伤部位的内出血和肿胀情况得到控制,恢复的过程也会加快。为什么受伤后起初两天不能用热敷呢?因为如果受伤处温度高了,会使流到伤处的血液增加,使伤处肿痛加剧。如伤处有小血管破裂,会增加出血量,使血肿吸收困难,延缓恢复过程。

  那么,怎样进行冷敷呢?一般在受伤后头两天,每一至两小时使用冰袋冷敷10至20分钟,冰袋与皮肤之间要用毛巾、绷带之类的东西隔开。

  除了冷敷,受伤初期还要做到三点:首先要让伤处休息,不要活动。第二要将伤处适当地包扎起来,这也可以缓解肿胀。第三要把受伤的部位适当抬高,应比心脏部位稍高些,以减少局部血流。当伤处的肿胀得到控制并开始消退时,再进行加温热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肿吸收。

  急救步骤

  1、停止运动

  扭伤之后立即停止运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将扭伤部位的衣物或鞋带松解。

  2、固定

  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或者用布条、绷带包裹、固定伤处。

  3、冷敷

  用冰水或冰袋冷敷伤处,持续15~20分钟,在24小时内间隔冷敷3~5次。

  4、喷洒药物或热敷

  在受伤24小时后,可喷洒止痛、活血化淤的气雾药品或热敷,可消肿止痛。

  5、抬高肢体

  坚持睡觉时抬高受伤肢体一周左右,可以减少炎性渗出与出血,缓解肿胀等症状。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