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 - 健康之初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

核心提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每天七次的血糖监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即使能做到,测的也只是一个“点”,并不能真正的反应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值。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做为检测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我们都知道,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每天七次的血糖监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即使能做到,测的也只是一个“点”,并不能真正的反应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值。目前,国际上一致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做为检测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波动情况

  当血糖持续较高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和体内蛋白质结合,这一过程称为糖基化(糖化)。人体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根据血中葡萄糖浓度的高低,可以部分被糖基化。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高血糖的持续时间。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患者采血前8—12周内的血糖值呈正相关,故糖化血红蛋白的一次采血检验检验能反映就诊前1—3个月的血糖波动情况。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在6%以上(可因测定方法不同而略有变化)。本项检验对评价近期糖尿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有的中层得空腹血糖不高,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说明治疗方法不妥,需要调整。

  糖尿病对人体最大的最大的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由于人体内许多蛋白质在高糖环境中也都可以发生糖化。所以,除了血红蛋白外,一些半衰期长的组织蛋白,如基膜、胶原、晶状体蛋白质也会发生糖化作用。

  血浆白蛋白被糖化后,其分解代谢减弱,但半衰期不变,可引起肾脏基膜增厚及通透性增高,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被糖化后,在体内降解速度减慢,在血中堆积,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下降,即血管内脂质清除能力减弱,脂质沉积因此增加,这是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