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每年夺命1700万条 春节期间勿暴饮暴食 - 健康之初


心梗每年夺命1700万条 春节期间勿暴饮暴食

核心提示:过劳、激动、熬夜、暴饮暴食等是引起猝死和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

  春节期间,很多人避免不了熬夜守岁和吃吃喝喝,身体条件不允许的话千万不要硬撑,统计数据表明,春节期间是各种疾病和猝死的高发期。专家提醒:过劳、激动、熬夜、暴饮暴食等是引起猝死和心肌梗死的重要病因。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700万人死于这种病症,位列人类死亡原因首位,而我国目前每年死于心肌梗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100万。

  壮年民工突发心肌梗死

  前段时间,来自湖南的39岁的农民工杨先生因为胸前疼痛呼吸困难,于是到东莞市康华医院诊治,在医生为其拍片等待出片的过程中,杨先生突然一头栽倒在地。康华医院的罗教授正从此处经过,发现后,初步判断其患上了心肌梗突发,罗教授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杨先生很快恢复了心跳,但仍然处于昏迷当中。

  医护人员将杨先生送进抢救室后,发现杨先生刚刚恢复的心跳迅速降到了20多次(常人每分钟60-100次),血压测不出来。医院马上开通绿色通道启动紧急程序,主治的赵榆华主任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用一根抽吸导管插入到杨先生心脏部位的血栓位置,将血栓吸出,疏通开堵塞的血管,把杨先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年轻患者仅18周岁

  赵榆华告诉记者,医学界早年曾认为冠心病(心肌梗的一种)是老年病,其实不然,“我在2006年曾接诊过一名年仅18周岁的大学生,当时我诊断出这名大学生患上了心肌梗,其父母死活不相信。”

  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心肌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群体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在“白骨精”(公司白领、单位骨干、社会精英)群体中表现明显。

  心肌梗死和现代饮食结构偏油腻、工作忙碌少运动有关,一些家族中有心肌梗死病倒的人要特别小心,其后代患此病的几率是常人的2-3倍。

  位列全球死因首位

  公开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和心肌梗,所有死亡中每三个就有一个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导致,占所有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位列所有死亡病因的首位。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因心脑血管病变死亡的人数会增加到2500万,其中80%会出现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据美国一份网络医学杂志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人员对未来人类死亡原因的预测报告显示,25年内,艾滋病将和心脏病、心肌梗塞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我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人数已超过100万,目前全国约有4000万冠心病患者,每小时约有26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即使从现在开始就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其上升趋势也将持续到2020年左右。

  便秘牙痛也可引发

  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等是引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赵榆华表示,凡是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体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往年春节期间,康华医院急诊室的病患比平时增加好几倍,其中就有不少心肌梗塞病例,这和过节暴饮暴食有关。国内外有资料表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康华医院急诊室一名医生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几种诱因外,便秘和牙痛也可能是心肌梗病发的病因和征兆。”赵榆华说,心肌梗分典型病例和不典型病例,便秘和牙痛属后者。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有时心肌梗病发引发的心口痛,心脏大神经没有精确定位疼痛位置,使人感觉到似乎是在牙痛,其实这是病发的前兆。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约70%心肌梗塞病人有先兆症状,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

  4.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

  5.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6.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