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身体的湿度?有什么食疗汤可以祛湿?
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气温低、气压低,环境变得灰暗潮湿,人的机体调节功能也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加上天气对生活造成的不便,使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烦躁失眠、莫名发火等。
怎么判断身体的湿度?
科学研究表明,过高的相对湿度会引起人体产生应激性的反应,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有天然的调 节功能,但当相对湿度达到65%以上时,大量的湿气会通过人的口鼻、皮肤等部位进入人体,此时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就容易出现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的情况,导致大量的湿气滞留在体内,从而引发湿邪。
此病在外的直接表现就是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脸上雀斑加重等等,如果你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而身体也有了以上的一些表现,那么可以肯定的说:你身体里的湿气过重了。
祛湿的食疗方
1、清热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2、草龟祛湿汤(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3、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4、葱姜蒜妙用祛湿
葱、姜、蒜的妙用:葱、姜、蒜是我们家用最普通的几种调味料,它们在为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比如,针对体内的湿气,就可以尝试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