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中招了?祛风邪是第一步,做好了少遭罪! - 健康之初


流感中招了?祛风邪是第一步,做好了少遭罪!

核心提示:流感在中医上属于“时行感冒”范畴。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如疫疠之邪(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从而发病。

近期流感来势汹汹,身边不少人中招,甚至有些轮番中招!


发烧39度、咳嗽、头痛;

连烧四天、全身酸疼;

嗓子疼、肌肉疼、头昏脑胀;

四肢无力,咳嗽得撕心裂肺;

全身发冷、头疼嗓子疼……


流感会平等地重创每一个人,人群普遍易感!!每年冬天都是流感的流行季节,中国疾控监测数据显示,第51周(12月16日—12月22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


图片29.png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


图片30.png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

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


流感在中医上属于“时行感冒”范畴。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如疫疠之邪(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从而发病。


风为百病之长


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其中风邪为“六淫”之首,寒邪和热邪往往借助风邪来侵犯人体,因此,《黄帝内经》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


故而治疗应当首先考虑祛“风”。


中医认为,流感初期风邪是致病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及时使用“风药”祛风至关重要,风药具有风性开泄的特点,为邪气提供出路,避免邪气入里。


流感初期,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恶寒(怕冷)、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这一阶段主要是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


对于感染较轻的人,早用药可能会直接驱散风邪,恢复健康;对于感染较重的,也可以帮助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常见祛风药典型代表——荆防败毒散,现代成方制剂为荆防颗粒。源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不拘风寒、风热,是治疗感冒的“辛平之剂”。


方剂主要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等。


荆芥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防风被称为“治风通用”的“风药中润剂”,两者共同起到辛温解表散风的作用;


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柴胡、前胡解表清热;


川芎活血行气;


枳壳、茯苓、桔梗理气化痰、健脾利湿;


甘草调和诸药。


该方剂能疏风散寒、解表祛湿,减轻恶寒、头痛等症状。


但是要知道风邪只是感冒的推手,正气不足,才是感冒的内在根源!


感冒注意“扶正气”


人体的卫气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卫气虚弱时,就更容易被风邪侵袭,引起感冒。《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些自身抵抗力差的人,比如老年人、哺乳期、婴幼儿、经期女性、产后妇女,正气不足,更容易患流感。


体虚之人被风邪侵扰时,更应该选用辛平之剂,比如荆防颗粒,在疏风解表的同时,不攻伐正气,还会对整体的抵抗力起到正向作用。

图片31.png

除了选用不会破坏人体正气的药物,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饮食调理


建议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牛奶、瘦肉等,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以确保营养均衡。此外,适当摄入一些补气养血的食材,如桂圆、红枣、阿胶等。


适量运动


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定期进行,持之以恒。


调整心态和情绪


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态度,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恢复正气的基础,建议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尽量让睡眠时间规律,避免熬夜。


晒太阳


阳光可以帮助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增强体质有帮助。建议适量暴露于阳光下,特别是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为温和的时候。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扶正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