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有三个条件!该如何预防,药师有三大建议,早知道早获益 - 健康之初


血栓形成有三个条件!该如何预防,药师有三大建议,早知道早获益

核心提示:血栓应该如何预防?

这是一位医生分享的病例。

64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呼吸困难就诊,自述出现症状已有两周而且越来越严重。医生问诊后得知,患者一直以来还算健康,没有手术史也没有慢性疾病病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压为156/103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发现右小腿明显肿胀。经过胸部CT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肺动脉血栓和右心室血栓形成,下肢超声发现右腿有广泛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无处不在的血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正如上面描述的病例一样,血栓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在哪里都能形成,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遍布在我们全身的血管都可能因为血栓形成而被堵。而一旦此处的血管被堵,周围器官的供血供氧就被受到影响,甚至会波及全身。而且,有些血栓并不会老实待着,如果它们不小心脱落还会随着血流移动至其他部位,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就会顺着血流到达肺动脉,导致致命的肺栓塞。所以说,无论是任何部位形成的血栓,对于患者而言,危害都是不容小觑的。那么,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血栓.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在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下,一般都要有正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来保证,如血液流动性、聚集性、凝固性、血液黏度高低和血细胞变形性等。只有这些指标正常,才能保证人体血流通畅,各个器官得到正常的供血供氧,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都会导致血栓的形成。

目前认为,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

1. 血管内皮或组织损伤。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会始终处于平衡中,保证血流通畅,避免出血过多、血管堵塞的情况。而血管内皮或组织破损后,凝血系统就会发力去修补破损处,形成血块帮助止血,此时若凝血系统占上风,而抗凝系统处于弱势状态,就会导血块不断增大,最终形成血栓。该种情况常见于急性损伤性微血栓形成。

2. 血流流速变慢。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流流速是一定的,而久卧、久坐或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会导致血流流速减慢,此时血液中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如血小板、红细胞等就容易聚集在一起,凝结成块,最终形成血栓。这就好比河水中的流沙因为河水流速变慢,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沙堆一样。该种情况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于术后、创伤后或因病需要长期卧床,以及久坐不动的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3. 血液的粘稠。

就像水管中会形成水垢,主要是因为水中的颗粒、盐类、微生物等长时间沉积所致,同样地血管中形成血栓也是因为血液中的成分沉积所致。血液中主要的成分就是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正常情况下这些成分是不会有沉积的,但是若脂质含量超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就会导致多余脂质逐渐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外破损的血管壁更容易诱导脂质沉积。而斑块破裂后快速聚集就会形成血栓。该种情况常见于脑血栓、心梗(心血管血栓)等。

血栓应该如何预防?

其实在知道血栓是怎么形成的之后,就可以对因入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了。

1. 针对组织损伤,一般来说小伤无碍,但如果是严重创伤或手术后等,医生都会给予抗凝治疗,常用口服抗凝药物以防血栓形成。

2. 针对血流变慢,记住一个字那就是“动”,对于健康人来说,一定要避免久坐不动,坐时间长了就得起来活动一下;对于因病卧床的患者,也得注意下肢的活动,可在家人协助下从按摩、被动活动开始,切忌完全不动,必要时需要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3. 针对血液粘稠,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血脂,生活中要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动物肝脏、油炸食物等,多吃蔬果;多喝水,可喝些绿茶、花茶等;加强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戒烟忌酒等。另外还需注意控制血压、血糖等,高血压和高血糖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