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疼痛、肿胀怎么办?不可着急推拿,当心血栓性浅静脉炎
很多人腿部出现酸、胀、痛等不适,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按摩,按一按百病全消。但事实并非这样,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就不可随意按摩患处。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 一般多发生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特别是曲张的浅静脉内,表现为病变的部位疼痛,局部皮肤呈条索状红肿,有压痛。以后红肿消退,留下硬索,并有色素沉着,局部常有牵掣,隐痛、坠胀感。
很多人并不能及时辨别,常把其归咎于过度劳累等原因,认为通过按摩就可缓解,其实不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是不能这样做的,因为一旦浅静脉的血栓形成,借助外力搓揉或者是拍打易导致原本粘附在血管壁上的栓子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若是不幸将肺动脉堵住,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血栓性浅静脉炎诱因
化学药物刺激
静脉内注射刺激性较强或高渗性药物, 如抗肿瘤药物、碳酸氢钠、甘露醇等, 由于药物对浅静脉内膜的刺激, 使血管内壁损伤、痉挛, 迅速发生血栓。 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
机械性损伤
静脉内反复穿刺置管, 持续性静脉补液超24h或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管内血流的速度, 可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 造成浅静脉壁的直接损伤, 形成血栓而迅速出现炎症反应。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因素,常发生在下肢曲张的浅静脉腔内。 其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
血栓浅静脉炎临床表现
红:是指病变区域沿浅静脉走行的红色结节;
肿:是指病变浅静脉体表可触及,为质地较软的条索状肿块;
热:是指病变区域局部皮温升高;
痛:是指病变区域局部有触痛感。
血栓性浅静脉炎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炎症和防止进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上针对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采取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药物治疗,再根据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疾病分型,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镇痛抗炎等药物,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西医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保守治疗手段有限,效果一般。而中医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病因病机为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瘀热互结,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中医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学的“恶脉”、“脑病”、“赤脉”、“脉痹”、“黄鳅痈”、“青蛇便”等范畴。可分为湿热蕴毒型(急性期)和湿热瘀阻型(慢性期), 西医方面常采用抗凝、溶栓、手术等手段,在急重症治疗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慢性期患者,也就是湿热瘀阻型患者,中医有其独特的优势。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