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向标”—串珠样静脉,4种用药,一次说清! - 健康之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向标”—串珠样静脉,4种用药,一次说清!

核心提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发病初期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这也是知晓率和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会引发一系列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脑血管疾病12.2%;心血管疾病:15.9%;下肢血管病变5.0%;糖尿病眼病34.3%;糖尿病肾病33.6%;神经病变60.3%。

糖尿病是继高血压之后,发病率占第二位的慢性疾病,并且由于7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因此和高血压并称为“夫妻病”。临床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0%,患病总人数约为1.298亿,并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糖尿病的知晓率43.3%,治疗率为49.0%,控制率为49.4%。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发病初期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这也是知晓率和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会引发一系列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脑血管疾病12.2%;心血管疾病:15.9%;下肢血管病变5.0%;糖尿病眼病34.3%;糖尿病肾病33.6%;神经病变60.3%

陈女士,62岁,糖尿病15年,1年前看东西总是很模糊,认为是老了花眼了就没太当回事,但是最近她发现自己和老伴的花眼很不一样,老伴也是花眼,但是带上老花镜后,看东西一直是清楚的,但是自己带上老花镜,看上十几分钟后,眼前就变得一片模糊。

趁着儿子放假带她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她咨询医生,自己一直比较注意,血糖也一直监测着,都在正常范围内,为什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这个病还能不能治好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疾病不断的进展,最终的结果就是患者不可逆的目盲(俗称瞎眼);糖尿病对视网膜造成的严重后果可以通过检查和有效的治疗进行预防,从而避免目盲的发生,因此,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hellorf_2235384405.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病变时,静脉的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正常人群,视网膜动脉是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可能正常或者变细,就像出现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后,能够看到动脉硬化一样。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病变时,经常性的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理性改变,让眼底的病变的表现五花八门。临床研究显示:串珠样静脉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风向标”,主要原因为在糖尿病早期,一般不会出现串珠样静脉,主要表现为均匀性的扩张或者迂曲;如果不加以控制,疾病继续进展,就会逐渐出现静脉管径不均匀,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串珠样静脉”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豆样扩张”。

如果两个象限出现了“串珠样静脉”,提示疾病已经进入了严重的非增值性的病变阶段,至少应进行轻度散播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如果已经在多个象限出现了“串珠样静脉”,则已经进入增殖期,则需要进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

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如何用药?临床上主要有4种药物:

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血小板生长因子是参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生理过程重要的因子,缺氧、高血糖等都会使其上升,进而引起渗漏、血管增生等病例过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以迅速消退视网膜新生血管,显著消退视盘新生血管,对黄斑水肿的增生型视网膜病变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2.羟苯磺酸钙:这种药物可以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量,降低血液的高粘滞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减轻或者阻止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阻止微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可以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770613277_medium.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3.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可以全面调节脂代谢紊乱,并且抗炎,抗氧化,有效改善血管增生或者细胞凋亡等症状,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激光治疗的需求。

4.ACEI或者ARB:普利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以优选此类药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糖尿病患者不伴发高血压,一般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非常的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