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轻度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确诊或者复查的时候,会在诊断书后面看到1级、2级、3级的标注,有时候还会有(很高危)、(极高危)的注释,这是什么意思呢?
高血压的分级
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把高血压分为了3级,也可以理解为轻、中、重三种程度的高血压,是以高血压的测量数值作为划分标准的。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如果说高血压的分级是初步划分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标准,那么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就能更加准确的评估高血压的危险性,因为其划分标准包括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低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低于15%。
中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为15%~20%。
高危
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为20%~30%。
极高危也称很高危
是指预计10年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性最高,达30%以上。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危险分层分的是患者这个整体人的风险,而不仅仅只是高血压的风险。换句话说,是高血压对整个身体不良影响的风险指数。危险分层级别越高,代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高血压级别低并不一定代表危险性小。有些高血压级别比较低,但合并有重要危险因素或器官损害或合并有糖尿病等,也属于很高危范畴,也需要积极治疗。
如何分层应对高血压?
低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监测血压和危险因素3个月,如血压降到正常后可以继续观察,否则开始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非药物治疗的观察期1个月,如血压降到正常可以继续观察,否则要开始药物治疗。
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①要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②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③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视病情变化予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④若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⑤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⑥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毫米汞柱,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