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氨氯地平引发心律失常,左旋氨氯地平稳降血压,都是氨氯地平有何不同? - 健康之初


吃氨氯地平引发心律失常,左旋氨氯地平稳降血压,都是氨氯地平有何不同?

核心提示:氨氯地平是临床一线的降压药物之一,属于第3代的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与第一代的硝苯地平相比较,具有药物作用维持时间长、较少引起反射性心跳加速的优点。

患者,男,68岁,两年前血压测量发现血压增高(140~150/80~90mmHg)。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血压平稳。一年前因心慌、气短头晕入院确诊为心率失常。3月前因白日头晕,夜间头痛。自测夜间血压明显升高,高达180/116mmHg,同时胸闷、气短加重而入院。

家人很纳闷为啥一直在服降压药还会出现头晕、血压升高并且出现心率失常的症状。

经过询问后得知,老人有次去买药觉得都是氨氯地平,就随便买了一种。把左旋氨氯地平换成了氨氯地平,从而诱发了相关的病症。

高血压.jpg

为什么同样都是氨氯地平,差别却这么大呢?

氨氯地平是临床一线的降压药物之一,属于第3代的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与第一代的硝苯地平相比较,具有药物作用维持时间长、较少引起反射性心跳加速的优点。

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的关系即为外消旋体与左旋体的关系。 外消旋体是一对对映体右旋体和左旋体的 1:1 混合物。左旋体降压作用是右旋体的 1000 倍,是 1:1 外消旋体的 2 倍,右旋体几乎无降压作用。服用外消旋体氨氯地平后,左旋体半衰期明显长于右旋体,前者为 50.6 小时,后者为 35.5。

有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都具有促进冠状动脉微血管NO合成、修复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和延缓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氨氯地平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炎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多;同时释放NO或减少NO的降解,使NO利用率增高。左旋氨氯地平能降低ET-1 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同时增加NO含量。有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血管扩张 (FMD)。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多为头晕、头痛、心悸、面部潮红及腹泻等,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在72 h 内可自行缓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其生物活性有着显著影响,一旦其构型或构象发生改变,则可直接影响疗效。左旋氨氯地平为氨氯地平经化学拆分去掉无效且存在不良反应的右旋体而成的药物,理论上认为,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50%时,便可起到同等的降压效果。另外,左旋氨氯地平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抑制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延缓斑块进展,且其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

1、心血管系统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降低、头晕昏厥、血管炎等。 

2、肠胃系统的副作用:一般会有胃胀气、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腹泻呕吐、便秘等。 

3、全身性异常:包括疲劳乏力、过敏、腰背疼痛、发热、身体僵直、体重可增加也可下降。 

4、血管性水肿、皮肤瘙痒、皮疹、红斑疹等。 

5、精神方面:可引起性功能障碍、失眠、抑郁、多梦、焦虑、人格障碍等。 

6、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和异常、震颤、眩晕。 

7、其他方面的副作用:关节痛、口渴、夜尿增多、视力异常等。 氨氯地平是临床一线的降压药物,但长期用药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果长期服用氨氯地平要熟悉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防止因不良反应而被迫停用。

另外,由于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无论选择哪一种降压药物,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来确定,并不是左旋氨氯地平就优于氨氯地平。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