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 - 健康之初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

核心提示: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医疗问题,两千多年前,中医把糖尿病的相关症状称为“消渴病”。 在中国古代,中草药广泛应用于消渴病的治疗,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论述了糖尿病的中医理论、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取得的成果以及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最新进展:包括临床试验的数据、作用机制、阴阳平衡和中医的整体理念,都可以作为糖尿病在西医治疗中的补充和丰富。通过不断的努力,中医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jpg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历史

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糖尿病一词还未存在的时候,古代中国就有了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归类于消渴范畴,称之为消渴病,意思就是口渴增加(多饮)。此后,很多治疗消渴病的中药方剂就被记载,即便是现在,都在应用于临床。中医古籍中,除了多饮,还记载了其他的症状表现:比如多食(饥饿增加)和多尿(尿频),以及消瘦或尿液发甜。中医医师在两千年前就开始探究治疗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症状。


中医古籍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证据见于西汉名医淳于意(公元前200年左右):在医学文献《史记·扁鹊苍列传》中,记载了最初用于肺渴(症)治疗的肺消丹。然而很多专家认为中医关于消渴病的治疗时间还要早于西汉,因为没有古籍做证据支撑,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里程碑:书中将不健康的饮食、肥胖、情绪紊乱和五脏虚弱导致糖尿病的关系联系起来,在《黄帝内经》中,糖尿病的病因被阐述,很多详细的治疗方案被推荐。


公元600年,中医医师甄立言注意到他的病人尿味甜的疾病表现,进一步丰富了糖尿病的特征描述。隋代御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消渴病患者应该运动治疗,他指出,消渴病人应该做导引——一种中医运动治疗方法,做完导引后病人应该运动120-1000步后再吃饭。

公元652年,唐代医师孙思邈指出消渴病患者应该减少面条、米饭和蔬菜的摄入。其后,中医医师意识到食物中的糖分加重此种疾病,这比公认的第一位倡导控制食物治疗糖尿病的John Rolo要早1000年。


疑问 问号.jpg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本质:辨证论治

早在宋朝的时候,中国的医生将消渴病分为三部分:上中下三焦,并针对三种不同的分类针对性治疗。从内脏的发病机制来看,上焦的治疗重在润肺滋阴,促进津液产生从而解渴;中焦的治疗重在清除胃火,滋润干燥来治疗过度的食物摄入;下焦的治疗重在滋养肝肺、滋阴清热,从而达到水火和阴阳平衡。

从标本和虚实的中医理论来看,干热是标,阴虚是本;从正气虚理论来看,淤湿淤血是标,肾虚是本;在肾虚理论中,阴虚是正常的而阳虚是变动的,根据严重程度来看,实症是温和的,虚症是严重的,当出现并发症的时候,疾病进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祛淤,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管阻塞等治疗方法需要联合应用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滋养,用性烈药、性寒的中草药一定要小心谨慎,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根据疾病的病程和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有超过1000年历史的文献记载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在众多医生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和改进,使之成为一个糖尿病的很好的治疗方案,即使在拥有高度发达的医疗技术的今天,仍有一席之地。


文献翻译自:Tong X L, Liu D, Liang Ch et,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40:5877-886, 2012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