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老人言语少 警惕“节后抑郁症” - 健康之初


年后老人言语少 警惕“节后抑郁症”

核心提示:“节后抑郁症”属于短暂适应障碍,即使出现“节后抑郁症”,一般半个月内就可自行缓解,特别严重者则需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案例一

  因为家里离广州不算近,加上初七就得上班,舒尔在过完爷爷大年初三的生日后就动身赶往广州,准备上班了。

  昨天妈妈打了个电话,说舒尔爷爷往日精神头儿还不错,近几日变得不爱活动,动作缓慢僵硬。过完年后,即使很少的家务活儿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也不再爱讲话,以前常跟村里的的老头老太太闲聊的,现在都不怎么出去凑闹了。就算是家里人跟舒尔爷爷讲话,他每次都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家人。

  舒尔爷爷时常双眼凝视,面部表情变化少,对外界动向常常无动于衷,只有在提及舒尔故去的奶奶时,他才眼含泪花,讲起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

  案例二

  原在医院工作的郭老先生由于老伴去世较早,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现独居桂林。年三十,孩子们带着家人回到身边过年,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大年初六孩子们离开后,独处家中的郭先生感到胸闷难受,他以为是心脏病发了,赶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心脏没有问题,分析多为心理因素,叮嘱他去看心理医生。

  对于“节后综合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潘集阳教授解释,“节后综合征”这种现象其实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正常心态,属于短暂适应障碍不良现象。因为春节假期结束了,可一些上班族似乎还没有完全从节日的气氛中走出来,所以出现犯困、不想上班、情绪抑郁、焦虑、失眠、乏力等症状。

  如上述案例,潘集阳教授介绍说,节后一段时间“空巢”老人易出现心理不适,因为过节期间老人处于愉快和亢奋之中,而节后重回“空巢”状态,巨大反差使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落感,有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下降、胸闷憋气等症状。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侨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

  专家简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精神心理科学术带头人和睡眠医学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如何诊断自己有“节后抑郁症”呢?

  潘集阳教授指出,诊断“节后抑郁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空巢”老人出现如下状况,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医生确诊。

  1、情绪低落时间长,对外兴趣下降至少达到两周以上低落情绪还未消除;

  2、持久的情绪低落还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

  3、两周以上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头痛、胸闷等症状;

  4、大脑反应迟钝,或者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

  “节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潘集阳教授提示,“节后抑郁症”属于短暂适应障碍,即使出现所谓的“节后抑郁症”,一般半个月内就可自行缓解,如果2周不能缓解则需寻求医院的教授心理医生的帮助。

  关于符合抑郁症诊断的“节后抑郁症”的治疗潘教授介绍,对于这种心理疾病我们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例如:SSRIs和SNRI药物等新型抗抑郁药物。而非药物治疗则包括: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和良好的心情环境。

  潘集阳教授特别指出,“空巢”老人节后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交往,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能帮助老人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保持健康、开朗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提高自身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而“空巢”老人的子女应该多关心家中老人,常回家看看,陪老人拉拉家常,这是治疗“空巢”心理疾病的最佳良方。

(责任编辑:唐爱凤 通讯员:温志勤)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