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倒春寒 小心中风杀个“回马枪” - 健康之初


一场倒春寒 小心中风杀个“回马枪”

核心提示:春节期间的大回暖,让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认为难捱的“日子”终于过去,可一场寒潮又把气温打回了冬天的原形,据统计,一场“倒春寒”,仅一家大医院就能收到三四十名急性期中风患者、十几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专家介绍,“倒春寒”期间,气温忽冷忽热,对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影响最大,容易导致血压的波动,对于已有或处于心脑血管病的高危患者来说,需警惕中风发作的风险。

  春节期间的大回暖,让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认为难捱的“日子”终于过去,可一场寒潮又把气温打回了冬天的原形,据统计,一场“倒春寒”,仅一家大医院就能收到三四十名急性期中风患者、十几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专家介绍,“倒春寒”期间,气温忽冷忽热,对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影响最大,容易导致血压的波动,对于已有或处于心脑血管病的高危患者来说,需警惕中风发作的风险。

  中风发作前,要留意些“蛛丝马迹”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制定了的脑卒中8大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肥胖或超重、缺乏体育锻炼和卒中家族史,如果有3个或以上,即可被认为卒中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和以有过中风史的患者,在倒春寒期间,要警惕中风的发作。”专家说道。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徐安定教授表示,像这些急性中风患者,很多在住院前就有明显的征兆,只是被病患忽视,导致最终需入院治疗,“这类征兆我们称之为轻型卒中,这类患者,其实与脑梗死没有实质性区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7天之内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心肌梗死。”

  徐教授表示,“这种小中风是强有力的先兆,其实有这种发作,也算是大病来临前的一次提前预告,就看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那么轻型卒中有何特点,如何识别?徐教授举了个例子,患者熬夜打麻将,躺下后觉得单侧手麻木,但因发作时间很短暂,发作的程度很轻微,患者而放松了警惕,第二天起床就已为时已晚。徐教授指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表现为突然的上肢、下肢无力、视力减退等,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完全缓解。

  发生急性中风后,家属该怎么做?

  如果发生急性中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玉生教授提醒家属首先要做到“三不”, 一不:不要摇晃病人,避免头部震荡。二不:不要垫高枕头。三不:不要盲目给病人喂水、食物或药物。

  然后检查生命体征、血糖:必要时心肺复苏术。其次平卧休息,稳定病人情绪,注意保暖。如果有呕吐时应侧卧,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领带、胸罩和裤带,若有假牙,取出假牙,清除口腔呕吐物。对抽搐患者,要防止舌咬伤。送医院时最好用担架平稳搬运,不要抱、拖、背、扛病人。

  预防脑中风,该怎么做?

  虽然,“倒春寒”期间,脑中风的患者增加,但并非不可预防,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综合康复科曹鲜艳表示,倒春寒期间,预防脑中风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 注意冬季保暖和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室内温度控制在16℃~20℃即可,不宜超过20℃,室内湿度宜保持在40%-70%;要注意多休息,不熬夜,不过早起床;同时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当然还得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因为情绪的稳定才能避免血压的突然波动,从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2、 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宜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熏烤、腌制类食物,特别是限盐;多食用对身体有益处能有效预防脑初中的食物,如酸奶、鱼类、蛋类、水果蔬菜。

  3、 注意科学的安排生活,规律的户外运动:宜早睡早起,早晨醒来,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活动几下上肢,再下床;然后按时进食三餐;最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按时参加户外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为宜,通过适当运动已达到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4、 注意使用冷水:宜用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洗漱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冲洗胃肠,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通畅血液循环。

  5、 注意按时按量服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需要一如既往地服用药物,并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如果不达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大部分已经发生过脑卒中患者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坚持服用药物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复发,而且冬季里上述所服药物无需加量,除非检查出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不达标的情况,才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宜私自增减药物剂量。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