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肽粒线体出击 巴金森氏症新曙光 - 健康之初


胜肽粒线体出击 巴金森氏症新曙光

核心提示:巴金森氏症的成因包括自发性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研究团队先在健康老鼠身上注射农药Rotenone(鱼藤精),观察一个月,挑出被诱导出现巴金森氏症症状,例如缺乏平衡感、自闭、不爱动、容易迷失的病鼠,再进行3个月的胜肽粒线体移植治疗实验,结果发现接受完整治疗的老鼠,术后状态恢复至60%至70%。

  巴金森氏症治疗可望再突破!粒线体是人体重要的胞器,可产生ATP供给细胞维持正常生理的运作,异常时会诱导细胞死亡,产生退化性疾病如巴金氏症,不过彰化基督教医院研究团队进行的老鼠实验发现,利用胜肽粒线体移植系统技术,可提升粒线体新换旧的准确率,不会诱导自体的免疫或发炎反应,治疗成功率可达6至7成。

  治疗巴金森氏症 粒线体动物实验成果显著

  彰化基督教医院血管基因体中心研发的客製化粒线体治疗技术,已针对粒线体相关疾病如脑肌病(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 Red Fibers, MERRF syndrome)与神经退化性疾病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进行体外细胞与动物试验,并于国际发表研究成果。

  目前效果较为显著的是巴金森氏症动物实验部分。彰基血管暨基因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瑞芝博士表示,看中巴金森氏症的成因包括自发性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研究团队先在健康老鼠身上注射农药Rotenone(鱼藤精),观察一个月,挑出被诱导出现巴金森氏症症状,例如缺乏平衡感、自闭、不爱动、容易迷失的病鼠,再进行3个月的胜肽粒线体移植治疗实验,结果发现接受完整治疗的老鼠,术后状态恢复至60%至70%。

  细胞的发电机!粒线体异常易老化

  粒线体(Mitochondrion)是身体内细胞的能量工厂,如同将细胞的发电机,当它生病了就无法释出足够的能量,在需求量大的器官裡会产生病变。而导致粒线体生病除了来自粒线体基因突变(母系遗传或非遗传),与外在环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抽淤、不运动和不均衡的饮食型态等,亦密切相关。代谢症候群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血脂,以及小脑萎缩等神经性退化相关的罕见疾病,皆属于粒线体疾病的范畴。

  张瑞芝博士表示,粒线体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变异的特性,也就是实验时帮健康老鼠注射农药的原因,当粒线体被农药毒害生病,就容易被诱导出巴金森氏症症状。而新的粒线体结合胜肽蛋白的载体,注射入老鼠体内,发现胜肽粒线体会自动导航置换生病的粒线体,无需标靶定位,且粒线体本身不会诱导免疫反应,相较于其他治疗,副作用更低、安全性更高。

  彰基副院长、神经内科医师刘青山解释,胜肽粒线体移植系统是利用细胞穿刺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PP)加以修饰粒线体,使来自体的粒线体经分离后更容易进入宿主细胞进行作用,送入之粒线体除了可存在疾病细胞内,同时可刺激好的粒线体增生,并减少自由基产生诱导之氧化伤害,因此改善粒线体功能退化疾病,减缓疾病发生之进程。

  张瑞芝博士表示,胜肽粒线体移植系统治疗巴金森氏症的研究,预计2年内申请人体临床试验。

  胜肽粒线体移植专利 细胞回春未来不是梦

  除了巴金森氏症的研究之外,刘青山医师表示,研究团队目前也把胜肽粒线体移植系统的专利研发技术,朝癌症和细胞回春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已有体外初步测试结果。而为了加速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团队将与中兴大学团队合作开发即时粒线体分离技术,另一方面正寻求经验丰富之相关生技团队讨论进一步讨论临床试验之可行性。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