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血压引发“脚中风” - 健康之初


警惕高血压引发“脚中风”

核心提示:当脚麻痹“间歇性跛行”,就要小心可能是高血压所引起的周边血管疾病,亦俗称“脚中风”。脚中风即肢体肌肉在运动时疼痛,痉挛或疲劳感觉,休息时缓解;严重动脉阻塞的病人甚至会在休息时出现疼痛,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脚犹如人类的第2颗心脏,当脚麻痹“间歇性跛行”,就要小心可能是高血压所引起的周边血管疾病。医师表示,周边血管疾病多好发于下肢血管,初期都无任何明显征兆,等到症状演变成脚麻、肢体冰冷等现象,通常都属于较严重的症状,若未紧急治疗,病灶扩大就有截肢的可能风险,千万不可小觑。

  台湾台北荣总心脏内科宋思贤主治医师表示,血管病变是身体上常见的疾病,这种血管病变也有可能发生在身体上任何一处血管,如果发生在颈动脉,也就是通往脑部的血管,血管一旦堵住,即可能发生“脑中风”,但若通往双腿“下肢”,则称为周边血管阻塞疾病,亦俗称“脚中风”。

  高血压、吸烟 易引起周边动脉阻塞

  基本上,这些由周边血管病变所引发的疾病,可分为动、静脉血管病变2种,由于地心引力及重力向下的影响,有80%患有周边血管疾病的病患,好发处皆集中于髂动脉以下部位的下肢动脉血管,统称为“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PAOD),且常会合并心脏冠状动脉、颈动脉或肾动脉狭窄阻塞等问题。

  特别是,动脉硬化促使血管狭窄会造成周边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甚至吸烟等民众都属于高危险族群,尤其是老年族群,因血管老化缺乏弹性,导致发生率高,应特别小心防范。

  间歇性跛行是警讯 控制不好需截肢

  宋思贤主治医师强调,周边血管疾病早期且最典型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即肢体肌肉在运动时疼痛,痉挛或疲劳感觉,休息时缓解;严重动脉阻塞的病人甚至会在休息时出现疼痛,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增加此一疾病风险,其发生率竟较一般人,高达1.5至2倍。

  在台湾,周边血管疾病每年的发生率从年龄层30-44岁的0.06%增加到年龄65-74岁的0.6%,预估70岁以上的老年人盛行率可以高达20%以上。临床诊断的方法包含血管脉动血流量记录(Pulse Volume Recording),足踝/肱动脉压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血管超音波,电脑断层或核磁共振血管摄影。

  个人化治疗 保留肢体完整是目标

  对于治疗有症状的周边血管疾病,医师会依个人状况来做特别建议,其包含危险因子的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药物的使用,运动复健,血管内整型手术或血管绕道手术来治疗。

  其目标为改善病人症状及保留患者肢体的完整性及降低截肢的可能性,最终目标是降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若疾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应听从医师指示治疗,否则下肢肌肉组织若因缺血或缺氧过久,再手术时可能为时已晚。

  医师小提醒:

  周边血管疾病是一种可预防疾病,除可藉由戒烟、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及按时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肪及控制血糖药物外,局部肌肉按摩、温水浴和穿保暖的衣物,都能促使肌肉血液循环增加,降低缺血性伤害,同时控制好血压,将能减少周边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