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更年期”缘何成网络热词?
母亲节前后,“更年期”一时间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热门词汇,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多个城市的妇产医院,母亲节前后均开展了更年期义诊活动。与此同时,全国有70多所高校的学生们发起了关爱更年期妈妈的“许愿树行动”,近百万学生参与活动为母亲许愿。在网络上,很多主题为关爱更年期妈妈的网络帖子被网友广泛转载;报刊杂志,甚至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台,“更年期”也作为新闻热点词汇频频出现。这一现象不禁令人疑惑,为什么“更年期”这样一个陈年老词,会在今年的母亲节成了焦点?
我国有1.2亿女性受更年期症状困扰
“更年期”一词一直以来是很多中年女性心中不能触及的“痛”,也是一大忌讳。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常会出现烦躁、易怒,如果得不到儿女的理解,争吵、矛盾便是家常便饭。甚至“你是不是更年期了”,常被儿女作为指责妈妈的口头禅挂在嘴边。
对此,本次母亲节大型更年期义诊活动的发起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郁琦教授表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实际上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人群,而更年期又是女性生理发展的必经阶段。据了解,目前我国约有1.2亿女性正承受着更年期带来的各种困扰,超过全国女性总人数的20%。正是因为更年期女性是社会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更年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更年期”更需要“青春期”的理解和支持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往往是矛盾与碰撞的象征,但其实更年期女性非常需要家人,尤其是子女的理解和关怀。今年母亲节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全国70多所高校几乎同时发起了“妈妈我不想让你老”的许愿树活动。一度被认为是“叛逆”、“非主流”的“80、90后”,正在慢慢成熟,面对步入更年期的母亲,给予了理解和关爱,不少年轻人还亲自陪同母亲参加了更年期义诊活动,为正处于更年期的母亲送上一份心意。
很多参加活动的学生表示,母亲为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她们最好的年华,如今,在自己慢慢长大,而母亲逐渐老去的时候,应该打破“青春期”与“更年期”间的隔膜,通过多陪妈妈聊天、给予妈妈更多理解、陪妈妈进行更年期体检等实际行动,与她一起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正是因为年轻人开始成熟懂事,使得在今年“更年期”不再是一句指责,而是他们关爱母亲的通道与纽带。
仅有不到4%的更年期女性寻求专业治疗
针对目前公众关心的更年期女性健康问题,医学专家希望能够让大众了解更多更年期相关知识,选择正确的方式度过更年期。郁琦教授指出:“大众常把45岁到55岁这一阶段称作‘更年期’,其实并不准确。大多数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是处于医学上称作‘围绝经期’的阶段,这是更年期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围绝经期,女性逐渐会出现月经失调、潮热多汗、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皮肤萎缩等一系列不适,如不重视,还将给绝经后骨折、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埋下隐患。”
然而,目前大众对更年期的重视还远远不够,WHI(妇女健康倡导)一项数据调研显示,45-65岁之间有绝经症状的女性中,仅有3.7%接受了治疗。今年母亲节,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发起,于北京妇产医院举办的关爱更年期女性大型义诊活动上,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介绍,由于更年期问题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相应减少导致的,因此解决更年期问题唯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激素补充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补充天然雌激素药物(如克龄蒙等),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期不适症状,延缓衰老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老年后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提高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同时阮祥燕主任还强调,因为很多保养品中成分不明确,因此盲目使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更年期女性不应盲目使用保养品,如有更年期症状或身体不适,还需及时就医,切忌忍耐。
更年期,曾是女性的忌讳、子女的借口;但如今,它开始成为子女关爱母亲的桥梁。今年的母亲节,让更年期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科学、准确的方式对待更年期。子女爱母亲,不仅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切实关注更年期母亲的身体健康,提醒甚至陪伴妈妈及时就医、预防老年疾病,无疑是子女能带给母亲的一份更为持久贴心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