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咋就这么难?
“万人相亲大会”、“男男女女真情告白欲觅知音”比比皆是……身为父母的也坐不安稳了,揣着儿子、女儿的资料挤到相亲现场……“相亲”这个曾被视为上世纪“文物级”的活动,如今包装一下再次闪亮登场。
令人意外的是,一边是社会各界踊跃举办林林总总的相亲活动,另一边却是婚龄男女对相亲的“不感冒”。接受调查的300位年轻人中,对相亲活动感兴趣的只占 1.8%,近八成(79.1%)还是愿意“自己谈对象”。至于对相亲活动的期望值,41.9%的受访者“根本不抱希望”,抱有“很大希望”的只占 9.0%。
那么火爆的相亲市场又如何应运而生?原来,排斥归排斥,迫于各种压力,参加还是必须的。45.3%的受访者表示,父母给的压力太大了,不参加不行;此外,31.3%的受访者是迫于社会压力、年龄压力。
原来,走出家门找对象,不过是都市男女“不抱希望”的无奈之举,难怪携手如此之难!
【故事】
西文,女,29岁,外贸公司高级白领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剩女”。我相貌端正、研究生毕业、郑州市户口、性格温和,怎么都该是婚恋战场的优胜者啊。可是,跟我同进单位的都早已名花有主了,后进单位的都开始叫我姐姐了,可我还是孤家寡人。孤独感与日俱增,父母的压力也极大,每次参加完亲友的婚礼,必定要对我唠叨一番。
终于,去年我低下了高贵的头,接受了第一次相亲。对方是妈妈同事的侄子,比我大3岁,博士毕业,学历挺般配的,可人就不敢恭维了。他个子不高,戴着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满口只有他的化学专业,对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聊了一个小时,我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家离得挺近,先走了。”走出餐厅,他把我一人丢在雨中。
后来,我又相了几次亲,没有一人能完全符合我的标准。那位大学老师,长相、人品都很好,就是离过婚,还带个男孩;那位给局长开车的司机,人很帅也挺浪漫,可万一同学们知道我只嫁了个“大专生”,岂不很没面子;还有那个同事的同学,要是再高个5厘米,我就将就了……
我见了20多位男士了,现在还是孤身一人。大家都劝我别太挑剔,可是我不甘心啊!看来,我只有祈祷:下一个会更好!
【专家点评】
对于“相亲”这种交际模式,河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全德给予充分肯定。
他认为,现代社会,虽说通讯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却在加深,人们的交际圈实际上并不大。加上现代人对婚姻的挑剔,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剩男剩女”,他们必须通过一个合理的途径找寻对象。
偶遇,可遇不可求;婚介,婚骗太多;相亲,却是个很好的方式。而且现代版的相亲活动,已融入了游戏、对话、互动等元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但相亲也有弊端,目的性太强,会让年轻人感觉“很现实 、 不 浪漫”;简单的见面、吃饭,又不能把两个陌生人的个性、优势完全展示出来,一见钟情的几率实在太小。年轻人排斥相亲,也可以理解。
要想在相亲中提高成功率,郑州心晴心理咨询公司的心理咨询师赵一明给出了建议:第一印象很重要,要保持自信和微笑,同时心态要平和。记住,“事业、经济条件、脾气、性格”各方面条件能完全对号入座的几率很小,一次相亲失败不要太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