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皮:大奶和小三的心理战
看《画皮》,笑了两次。
一次是孙俪的出场,她的角色比较讨巧,不需要太多的心理刻画,把“杜鹃”的傻大姐劲拿出一半,这角色也就完全到位了。
另外一次是同场的一个观众,面对赵薇和周迅的“明争暗斗”,说了一句,这两人是学心理学的。
概括的真当是十分精确。
《画皮》这部耗资巨大的“魔幻大片”基本上和蒲松龄的原作相去甚远,即便是最有噱头的“画皮”,只不过是一个镜头,按照原作,王生应该亲眼看到女鬼画皮,从而幡然醒悟,而电影中,则安排“大奶”赵薇看到“小三”画皮,从而失魂落魄,原作的本意是告诉人们,第一,要相信算命人的劝告,第二,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而电影则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卿故事,宣扬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我爱的人却不爱我”的古老命题。
有人说,《画皮》是讲故事讲的最好的古装大片,估计他是以最近几年的大片作为出发点的,这么看来,观众对大片的要求真的是非常低,只要讲一个逻辑还算通顺的电影,就已经能够让不少人接受了,但仔细一想,这个故事虽然讲的剧情通顺,但探究心理,却未必,尤其是男人的心理。
《画皮》中陈坤演的王生着实给全世界的男人上了一课,他告诉人们,“大奶”再丑,再恶(虽然没恶过,但在王生不知道真相的时候,认为她是恶的“,再不济,都不能丢弃,”小三“再美、再善良(王生认为小唯是好人),都不能和她发生感情,即便是喜欢她。
可是,这样的男人太少了,所以,很多人看了剧以后,也就不明白了,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男人要变心,最好的理由就是发现”大奶”的不好,但人王生,发现“大奶”杀了人都可以抱着她痛哭,而不看“小三”一眼,难怪小三心灰意冷,一死了之吧,倒是那个男鬼,也是一直不离不弃的,像极了天下的“贱”男人,没有办法,爱就是贱,这片搁20年前,人们会恨女鬼和男鬼,但现在,人们就不会,反而比较能够理解他们,就像现在人们能够理解潘金莲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