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玉隆科学体检答疑解惑 - 健康之初


丛玉隆科学体检答疑解惑

核心提示:  为什么要进行尿液检验?   尿液是由肾脏生成的,是机体的代谢产物。肾脏通过泌尿活动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和机体酸碱平衡。此外,肾脏还兼有内分泌功能。

  为什么要进行尿液检验?   尿液是由肾脏生成的,是机体的代谢产物。肾脏通过泌尿活动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和机体酸碱平衡。此外,肾脏还兼有内分泌功能。

  尿液通常为淡黄色液体,健康人每日尿量在1~1.5升。尿液中的成分受饮食、机体代谢、人体内环境及肾脏处理各种物质的能力等因素影响。

  尿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物如尿毒、尿酸、葡萄糖、蛋白、激素、酶类等以及无机物如钾、钠、氯化物、钙、镁、磷酸盐、硫酸盐等。

  尿液虽由肾脏产生,但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密切关系,这些系统如果出现疾病,都能影响肾脏泌尿功能,导致尿液的质和量发生改变。

  因此,化验尿液不仅能诊断这些系统的疾病,而且能够为判断治疗疾病的效果提供线索和依据。

  怎样看尿液常规分析报告单?   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即有“+”号(阳性)、“-”号(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

  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1)肾病类项目: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ERY(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阴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2)糖尿病类项目: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3)泌尿感染类项目: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ERY)、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NIT有时也会为阳性。干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4)其他疾病类项目: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阴性)就称阴性结果。

  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相一致的检验结果,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从尿液的颜色能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疾病吗?   尿液颜色由尿色素(尿黄素、尿红素)、尿胆原及尿卟啉等不同物质组成。这些成分都是体内代谢的产物,成一定的比例。

  因此,在正常的情形下尿液会保持一定的浓度,所以尿液颜色也较为固定。正常尿液的颜色可因饮水、出汗及活动量不同而深浅变化不等,一般从淡黄色至深琥珀色。

  当人体代谢异常或患某种疾患时,尿液的颜色会出现特殊改变。因此,尿色变化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如果出现了以下颜色异常的尿液,应该提高警惕。

  (1)黄绿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仿中毒等。

  (2)红色尿: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病理现象可分为血尿和血红蛋白尿两种。

  (3)血尿:用眼睛就能看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及上述部位的结石、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常引起血尿。

  (4)血红蛋白尿:指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由于尿内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故尿液清澈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腹腔出血。

  (5)乳白色尿:又称乳糜尿。这是由于人不能通过肠道吸收乳糜液,造成乳糜反流进入尿中所致。引起乳糜尿有先生性因素,如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也有继发性因素,如常见的丝虫病及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

  (6)黑褐色尿:常见于酚中毒及恶性黑色素瘤。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