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老人空心守空巢
就像小鸟长大了,要展翅飞翔,远走高飞,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鸟一样,在一个家庭中,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身边相继离开,只剩下老年一代独自生活。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空巢”。
社会学者把空巢家庭分为老年空巢家庭和年轻的空巢家庭。空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小区的绿地边,或是公园的长椅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随意地聊着属于他们的话题,晒着午后暖暖的太阳……这样的画面会让很多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然而,这个让人感动的画面中,可能其中会有一位老人正在经历着孤独和寂寞的晚年,只是在这样温暖的画面中,他的落寞可能并不容易被人发现。
在城市中,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已经步入人生的暮年,本该有儿女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成年的子女远走他乡,开创属于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只留下老人守在家中独自生活。经过了半生的操劳,辛苦养育了子女,可当子女成家立业之后,却是老人历尽半生劳苦之后换来的孤单晚年。可能老朋友们结伴晒晒午后的阳光是他们每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但关上家门,面对空空的房间时,他们也许就会觉得时间的漫长。用失去雏鸟的巢来形容他们晚年的家,或许这样的比喻有些伤感,但这确实是空巢老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同样被称为“空巢”的,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中大多数还有工作,不必每天靠晒太阳来打发漫长的午后时光,因为他们还并不老,还不能被划入“空巢老人”的行列,但他们的确也过着“空巢”的生活。
在他们之前的生活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后来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志向,开始了离家求学的生活。他们当然愿意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但他们也知道,孩子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未来。于是,就如同他们的父辈,甚至是世世代代的父母一样,他们放手让孩子远走高飞,走自己的路。留下的,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要适应的独自生活的后半生。
曾有一则公益广告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年迈的母亲,满心期待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饭,孩子们却一个个打电话来说不回家吃饭。定格的画面中,只有一位老人和一台闪着雪花的电视机。父母不能给予子女一辈子遮风挡雨的臂膀,只是,在离开父母的呵护之后,我们都应该同时去关注一下,这些被称为“空巢老人”的父母们是否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