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导航
人过中年后,就逐渐开始衰老,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帝王苦于人生短如朝露,多方探求长生不老之术,但都遗笑千古。
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疾病减少,人类平均寿命日见增长。随着寿命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研究老年心理问题,使者年人心身健康地渡过晚年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
老年人组织器官的老年性变化引起了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下降,以致身体衰退,体弱多病。特别是脑功能衰退,使心理状态随之出现老年人特有的变化。加之赋闲老人,容易滋长老朽感和末日感;子女独立成家,各自东西,更加容易感到孤独,寂寞与无聊,因而容易发生抑郁状态。严重者可患忧郁症。
老年人既不应意志消沉,也不应盲目逞能。凡事均应量力而行,勉强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就一定会导致疾病。反之,如总是忧心忡忡,委靡不振,那么衰老就会来得更快。这里有个服老和不服老的辩证关系。
老年人神经、肌肉功能降低。据测定80一90岁老年人神经传导时间比20一30岁的年轻人要慢(5.2米/秒比7.5米/秒)。简单反应时和辩证反应时都随年老而延长;视觉和听觉敏锐下降;触觉和运动觉的灵敏度也下降;睫反射减弱,运动迟缓,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减低而抑制过程减弱,神经细胞的恢复过程也有所延长。
由于内分泌功能和肠道对钙和维生索的吸收不良,以及肌肉附着处对骨膜的作用减弱,造成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心脏负荷能力减弱,血管弹性消失,外周阻力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减小,造成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减弱。泌尿、消化、生殖等系统亦普遍衰老,功能下降。
老年入不宜从事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或紧张的操作,不能再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和亲临第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