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人生活为何如此洒脱 - 健康之初


美国老人生活为何如此洒脱

核心提示:中华文化讲究奉献,西方文化崇尚自我。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这种差别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养孩子,犹如做投资,从精卵结合的那一刹那起,就开始惦记如何为孩子奉献,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又开始琢磨如何让孩子为自己奉献。

    有文章感慨,说美国的老人不和子女共同居住、孤独困苦,其实,这只不过是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臆断罢了。如同吃惯了炒青菜的人,以为蔬菜沙拉是难以下咽的青草。殊不知,对喜欢沙拉的人,炒蔬菜如烤焦的牛排,过犹不及。

  中华文化讲究奉献,西方文化崇尚自我。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这种差别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养孩子,犹如做投资,从精卵结合的那一刹那起,就开始惦记如何为孩子奉献,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又开始琢磨如何让孩子为自己奉献。

  孩子一出生,父母便像孙悟空戴上了金箍,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环境。稍一松懈,心里的负罪感就像唐僧念起了紧箍咒。这样的日子熬过很多年,在强烈的补偿心理下,父母把头上的金箍一摘,结结实实地扣到子女头上。于是,孩子们还债的时候到了。

  如今,导致中国年轻人离婚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的家庭。这些父母大概60岁左右,等孩子结了婚,就顺理成章地认为,收获的季节到了。婆婆认为儿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当然要当家做主;同理,丈母娘也认为自己是女儿家的主人。既然“养儿防老”,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情感需求就像涨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爱情的小船,就这样被打得支离破碎。

  这是老人们想要的结果吗?当然不是。他们指责年轻人的种种不是,却没有想想,也许,狭隘的爱和依赖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孩子已经长大了,就该放手,让他们拥有独立的生活。父母不要把自己当成“债主”,这样只会让子女感到压抑。

  相比之下,美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要宽松很多,老年人对子女的满意度比较高。并不是美国的年轻人更孝顺,而是因为标准不一样。如同两人都得了黄金,一人拿着铂金的标准衡量,总是不满,抱怨连连;另一人则觉得强过废铁百倍,满心欢喜,感谢生命,感谢国家。

  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美国人把孩子视为“神的礼物”。他们在养育子女上面付出的心血、精力、金钱和时间绝对不比中国父母少,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年老后,要从子女那里得到完全的回报。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养儿防老”,对孩子也就没那么多预期。他们在精神上更独立,到晚年后,依然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文化生活,并不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儿孙身上。当然,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更发达,老人们不必担心穷困潦倒。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