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在男人眼里是啥样
姚於:20岁
我就怀米莱这样的春
人说少女总是怀春的。比如现在许多少女曾为周董、张学友而失身。当然,周董和张学友都没有亲自下手,是一些另有所图的男人借一两张演唱会的门票“上手”了。
可这部叫《奋斗》的电视剧狠狠地告诫了我,怀春的不只是少女,咱大老爷们心中也有这么一“春天”。尽管现在是个开放型时代,男人总是求新,新的手机、新的职位、新的女人——尤其是后者,他们总是拿出砸碎旧世界的勇气抛弃旧女人。但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爱着的女人,他们会时常在心底幻想,在那个女人的身边,围壁炉(条件差点的烤火炉也行)而坐,谈谈往事,顺便让人家陪他们慢慢一起变得更老。
米莱就是这种女人中的典型。当我承认我在怀春的时候,我必须声明——这个“春”肯定不是李宇春那样的春,而是米莱这样的春。
没看过《奋斗》的人,当然不知道米莱的价值。这就跟一个对《色·戒》不感冒的人不知道汤唯跟汤恩伯是不是亲戚道理一样。现在,我仍然要摆出一副客观的嘴脸说,哥们儿,你不看李安的伪三级片没关系,可不看米莱,那损失就大了!因为米莱这样的女生,如果在你还有资格怀春的少男时代不曾咬上一嘴,长大后你就会缺钙。
米莱对“执着”与“潇洒”这两个关键词的解答,是许多男人向往她的关键:跟所有具备传奇色彩的爱情一样,米莱和陆涛之间也没有善终。面对这爱情永远的滑坡,两人从此各走各道,故事的结局,米莱终于表示这段感情对她刻骨铭心,但却不愿再回头,哪怕现在自己还落花有意,他也是流水无情——至于陆涛与第三者夏琳之间是否真有好结局,这一点也不重要,既然不肯回头,就算已有了一打儿子也不算筹码。
其实谁心里不是怀着这样的闷骚梦想啊,谁不是想有个美女脚踏七彩祥云来倒贴自己啊?与其想邂逅一个袁丽这样的挥金如土又有黑社会老爸罩的靓妹,我倒宁愿自己更加现实一点,让这个拥有多金的生意人老爸,长得又特正的妞儿成为梦中情人。
刘德华没等来关芝琳,却等来了杨丽娟,所以我也知道,就凭我空有一幅白板似的身材,纸板那么厚的钱包,就能等来米莱这样传奇的女人?那简直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渺茫。电视里的米莱就是个虚构的可人儿——这几乎是可以肯定了!除了思春期的少男,很少有智力正常的男子会相信有这样的美事。美女是一个事实,但破除美女迷信更重要。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是在现实中寻找影视作品对应物,但结局总是让人失望,毕竟站在电视外对电视里的优秀女人大肆赏玩跟亲身试验是两回事。
当然,我也知道,不管我再怎么解释米莱是不存在的,肯定会有些人不信,以为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守着青山没柴烧和哄人不利己——然后他们开始祈祷,祈祷命运女神打盹,让他们尽可能的捞到点油水,找到个把看走眼的“米来”或者“咪莱”。
就此看来,米莱的确很成功,我们也应庆幸,在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幸亏还有她出来救场。
贺超:30岁
米莱是我们缺失的爱
和同事们在办公室讨论米莱,大家竟然异口同声表示喜欢这姑娘。总结一下,喜欢她的分为两种:男性认为她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活得真实自在。女性认为她独立可人,活得真实。
看完《奋斗》,我认为的亮点也仅仅就是米莱的存在。心直口快、心底善良、出手大方、独立自主……尤其是对于爱情的态度超越了我们对于80后的情感乃至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米莱的爱是无私的、执著的,几乎是容纳了70年代、80年代人对于爱情的优良品质。喜欢就可以无私,珍爱就可以宽容,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不因爱生恨,而这些可能是她这个年龄段最出乎我们想象的难能可贵之处。
看《奋斗》前,我认真地看完了《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两部电视剧。尽管看过书,可是看了电视剧还是有新的感受。生于70年代的人,在那样的回忆中找寻到的是对往昔岁月的缅怀和无言的感慨,而除了那些幼时的玩伴和游戏,除了那些无拘无束的嬉戏,可能最令人无法忘却的恰恰是属于那一代人最本性的东西——单纯而真挚、无私而执著的爱情。为什么会那样纯美呢?恰恰是真诚和无私铸就了这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情感,而这正是如今情感“快餐主义”盛行时代中渐渐缺失和忽略的。
米莱的存在,满足了我们对于这种情感的回望。爱就爱了,爱得无私,即便失去,被自己闺中密友横刀夺爱,她也不计前嫌,默默在旁,以朋友的身份帮助陆涛。尽管一直走不出失恋的痛苦,但了不起的是,为了陆涛的幸福,她能够在陆涛最无助的时候帮助陆涛成就事业,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米莱对爱情的那份深层次的理解,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一种简单的关系模式中,而是在精神意义下的俯瞰,是一种升华。
对于爱情的想象和追求,每一代人有不同的要求和表达方式,类似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冯裤子说的:“我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尽管这部《奋斗》牵强地起用了70后的演员来演绎80后人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些“拧巴”,但是就事论事,这些真实可爱的年轻人,折射出新一代青年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
剧中的米莱很现代,不十分漂亮,也不属于那种一出现就炸晕荧屏的抢眼美女,她是一个强势和内敛、自信和自卑、坚强和脆弱糅合在一起的气质美女,因为可爱而漂亮。她执著着,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爱情。而这个年代,恐怕已经很少有人可以如此宽容大度的面对情感了,更多时候,大家就像刺猬,随时保护着自己,随时准备封锁心扉,随时打算高喊一声“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分手告别。而在米莱身上,闪烁着真爱的光芒。
米莱她是标准的富家女,出手阔绰,但是却十分独立,这更是我们深受触动的地方。80后拜金、拜物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环境决定了这一代人可以充分的享受我们的父辈创造的财富和和谐,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也正在于此。但是米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异类。
70年代很多人喜欢俏黄蓉,米莱的伶牙俐齿,精灵古怪,不同程度上也有这个和黄蓉类似的聪颖和机敏。或许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她健康的心态;或许她天生就是个可以释放自己愉快心性的女生,这些足以让我们喜欢这样一个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开心的时候嘻嘻哈哈,做事的时候泼辣自信,热恋的时候全身投入80后女孩。
米莱的存在像一个梦想,像我们这一代人遥远的关于对“俏黄蓉”的崇拜和珍爱,但是梦想向来是距离我们的现实遥不可及,但望梅止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