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了“火疖子”?千万别挤!
冬天到了,热腾腾的火锅、麻辣烫、小龙虾、烤羊排......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但很多人在辛辣油腻饮食后,脸上或者臀部老是鼓起又红又大的脓包,特别是长在鼻子周围的脓包,轻轻一碰还很疼,正中间还能看到白色分泌物。有时过几天会消,但没过多久又长出来了,苦不堪言,还影响美观。看到的同事或者朋友就说:“呀!你脸上怎么长了个这么大的火疖子”?那“火疖子”到底是什么?那长了“火疖子”,该怎么办呢?
啥是“火疖子”?
“火疖子”是一种俗称,医学上的正规名称是“疖”,也是脓肿的一种。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疖子”、“疖病”、“疖肿”等等。
“疖”是毛囊发炎引起的,也就是感染。凡是感染,就有轻有重。轻的过几天自己就好了;重的需要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再重一点的,会引起周围毛囊的感染,形成“痈”,肿胀范围会有一个小碗那么大,切开后能引流出一碗脓液。
为什么会长“火疖子”?
一是由于人体有些部位的皮肤较厚,毛囊的位置深,就容易藏污纳垢,比如后背、臀部、大腿外侧等等,这些地方比较容易长“火疖子”。人体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材料,很多结构往往偷工减料,比如皮脂腺和毛囊是同一个出口,这就导致了一旦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堵住了开口,毛囊也跟着倒了霉,发了炎,最后长成“火疖子”。
另外一个重要的病因是人体免疫力的下降。比如老板PUA、KPI完不成、高考、考研、熬夜、抽烟、酗酒等等。很多得这个病的其实都是年轻人,年纪轻火力壮,油脂分泌旺盛,遇到一点事儿,身体没能调节得过来,毛囊发炎,最终导致。
如何治疗疖肿?
温敷肿块,可以缓解疼痛,同时有助于脓液排出。一旦疖成熟,脓液则会爆出(通常在起病10天左右出现)。
当疖开始排脓时,用抗菌肥皂清洗,直到所有脓液消失,并用酒精擦拭干净。应用药膏(局部用抗生素)和敷贴。每天清洗感染区2-3次,并使用温热的敷料,直到伤口愈合。
不要用针去挑破疖肿,这只会加重感染。
如果感染较严重,则可到医院检查血常规,若提示白细胞分类升高,则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必要时可以做脓液的细菌培养,根据药敏来选择抗生素。
无论是疖肿自行爆破排脓还是经医生开刀引流,均应每日在患处消毒2-3次,同时局部抗生素软膏涂抹并敷贴覆盖。
如果患处反复红、肿、痛,则应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