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使用后拉肚子, 如何缓解? - 健康之初


阿奇霉素使用后拉肚子, 如何缓解?

核心提示:阿奇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广谱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均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流行传染病在这个秋季大杀四方,尤其是支原体肺炎在这个秋季可谓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

 

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阿奇霉素也迅速登上热搜。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阿奇霉素这个药。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广谱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均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卫健委发布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对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推荐首选阿奇霉素10mg/(kg•天),轻症3天为1个疗程,重症可连用5~7天,2~3天后可重复第2个疗程。

 

了阿奇霉素拉肚子怎么办?

 

阿奇霉素对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好,但是,个别儿童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引起腹泻,主要原因是儿童肠道菌群生态系统脆弱,阿奇霉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杀灭某些定植胃肠道的有益菌群,正常菌群受到破坏,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易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抗菌药物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可降低肠道碳水化合物和胆汁酸代谢而致渗透性和分泌性腹泻,还可引起对抗菌药物不敏感菌、耐药菌或真菌过度增殖而致感染,或因药物直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而致病。

 

阿奇霉素用药剂量较大、静脉输注速度较快,以及在空腹情况下给药,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因此,在不损害疗效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适当放慢静脉制剂的滴速,选择能与食物同服的口服制剂,静脉给药时适当服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空腹用药,有助于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童在服用抗菌药物后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但益生菌与阿奇霉素不能同时服用,因为益生菌是活菌,而阿奇霉素属于抗菌药,抗菌药物有杀灭益生菌的作用,两者同时会产生拮抗作用,影响疗效,故需要分开服用,且间隔2小时以上。也就是说,服用阿奇霉素后,至少间隔2小时才能服用益生菌,这样才能使益生菌充分发挥效果。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