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蛋白升高,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听听药师的解释 - 健康之初


低密度蛋白升高,是不是血管已经堵了?听听药师的解释

核心提示:一般临床中常见的血脂检查包括四项,即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以前的人们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可现在的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是那些大鱼大肉、油炸食物都是些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不仅热量高,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升高血脂。正因如此,我国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高达40%。

血脂升高最开始是没有症状的,很多人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查出血脂异常,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血脂报告的主要项目之一。一般临床中常见的血脂检查包括四项,即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临床诊断高血脂主要就是根据这四项结果来的,其中甘油三酯升高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则为高胆固醇血症。

为什么医生都比较关注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它负责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LDL-C是血脂检查报告中医生比较关注的一项指标,不仅因为它是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依据,更是因为它是堵塞血管的“原材料”。

低密度脂蛋白在运载胆固醇前行的过程中,脂蛋白颗粒会发生氧化,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而一旦OX-LDL超标时,其运载的胆固醇便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黄色小米粥样的脂质沉积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是否说明血管堵了?

不可否认,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但这是否意味着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就被堵了呢?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清楚血管是怎么被堵的。

其实,题目中所说的血管被堵只能算是血管狭窄而已,真正的血管堵塞是很严重的。目前公认,导致血管狭窄的主要病因确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它形成的一个“加速器”,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所以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并不能确定就是血管被堵了。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增龄的产物。

其实,斑块形成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和发展的,老年人大多都有斑块形成,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也并非所有的斑块都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如果只是稳定的小斑块,并不会造成严重的血管狭窄,只要是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不再长大就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较大的斑块使得血管狭窄严重的话,就得及时用药治疗了,比如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得管腔狭窄超过50%,即确诊为冠心病,就得终身吃药,还有就是不稳定斑块破裂会致血栓形成,导致真正意义上的血管堵塞,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的致命疾病。这样的斑块是很危险的,必须积极治疗。

其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实,动脉粥样硬化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老年时达到高峰。年轻时候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早已经为斑块形成埋下了祸根,可能到了老年时,即便低密度脂蛋白不高,斑块也会慢慢形成。而且,低密度脂蛋白并非唯一原因。

像是长期吸烟喝酒、熬夜过劳、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元凶之一,还有主要的一个原因高血压,它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诱导脂质堆积,这些都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堵塞血管的元凶。而这些危险因素一般在老年时期多发,所以斑块形成也就很常见了。即便血脂正常,可能也会有血管狭窄的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怎么办?

由此可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并非导致血管狭窄的唯一因素,但确实很危险的一个关键致病因素,是斑块形成的一大助推器。所以说,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得及时干预,阻止它作恶,才是患者要关注的。而且,临床观察发现,早期斑块是有可能实现逆转的,其中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服用他汀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实现斑块的逆转,当然还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总之,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如果只是单纯的血脂升高且低于4.9mmol/L时,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低风险人群,可以先不用吃药,尝试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降低血脂,主要就是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加强锻炼,肥胖者减轻体重,戒烟戒酒等干预方式,降至3.4mmol/L以下。另外,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若生活方式干预无效,也得吃药治疗。如果是高血脂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因素,或是单纯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9mmol/L时,属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也得用药治疗,常用的就是他汀类药物,一般要降到2.6mmol/L以下。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