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阿根廷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国际篮联秘书长帕特里克·鲍曼因心脏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离世,时年51岁。而正是这位曾供职于意大利球队的优秀运动员,一位才华横溢的运动领袖,即便曾经拥有强健的体魄,最终却因心脏病逝世。
心脏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仅2018年半年时间,它便带走了太多我们熟悉的人:
2月24日上午,陕西省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红柯因心脏病去世;
3月1日上午,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
3月4日,意大利国脚中后卫、意甲佛罗伦萨队长大卫-阿斯托里因脏骤停去世。
不只有名人,我们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看到心脏病夺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今,全球每年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脏病,占到了全部死亡人数的30%。而我国的心血管病人数已达到2.9亿人,即每10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中国也成为了全球心脏病猝死人数第一大国,成了名副其实的“负心国”。
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28万名患者长达16年的病史,发现气温下降是心脏病发作的一大外在原因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心脏病学教授 Mohammad 对此表示: “心脏病的发作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夏季发病率下降,而冬季则是发病率高峰。”
当身体寒冷时,大多数人会通过发抖来增加心率和提高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体温。同时,身体也在通过收缩浅层血管来对抗寒冷,但是在皮肤的散热度下降的同时,动脉血压却在攀升。Mohammad 说:“身体健康的人有着很好的耐寒性,而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们,身体的这一自然反应反而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秋冬季节,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1.切忌激动
控制情绪,学会制怒,避免激动。情绪激动、紧张烦躁、发怒受惊等,均可使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上升,增加心脏负担。
2.注意环境
室内温度过高、过低或者周边存在噪音,都会使心率增快,造成胸闷加剧而加重心脏负担。
生活办公环境要安静、清洁;室温要适度,注意通风,空气清新。
3.合理饮食
进入秋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白开水。但心衰患者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4.适度锻炼
多做一些室内运动,室外温差过大,尽量减少外出。适度锻炼可避免便秘、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活动量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度,要持之以恒。
5.讲究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但长时间平卧会加重肺淤血,容易造成呼吸因难。最佳体位是半卧位,头部和胸部都适当垫高。白天可在靠椅上休息,两腿下垂,减少肺淤血。
早晨醒来以后可继续在床上躺几分钟,然后再缓慢起床。切记不要立即起身。为了补充晚上睡眠时丢失的水分,避免导致血液黏稠,应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各喝一杯温开水。
6.预防感冒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人的抵抗力减弱。一场秋雨一场寒,特别是秋雨过后气温骤降,容易引发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等。而肺部通气功能减弱的情况会直接导致心肌缺氧,导致冠心病加重。严重者引发肺炎,还会引发心脏衰竭,导致心肺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在气温急剧变化时,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尽量避免到通风条件差的公关场所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