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小心宝宝“牵拉肘” - 健康之初


大手拉小手 小心宝宝“牵拉肘”

核心提示:孩在嬉戏、玩耍时或是家长不经意地拽孩子,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牵拉肘”。“牵拉肘”多发生于学步儿童,通常为4岁以。不过,一旦小儿脱臼了,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没有明显暴力外伤,又没有明显局部肿痛等情况,一般不必拍片检查,及时到医院就诊复位即可。

  宝宝学会走路了,爸爸妈妈们高兴不已,没事就带着宝宝学走步。但是很多家长朋友可能不知道,在学走步的过程中,孩子最容易出现“牵拉肘”的问题。

   过分牵拉 拉出孩子“牵拉肘”

  牵拉肘,俗名“肘错位”,医学术语叫做“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牵拉肘是许多家长或亲属带宝宝玩耍时“好心出差错”而惹下的麻烦。比如给小宝宝穿衣服过分用力,或拉着手散步突然跌倒,或上下楼梯时猛然提拉孩子的胳膊,都会发生牵拉肘。这时孩子骤然间啼哭不止,或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

  孩子的肘关节往往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举与取物,不能自由活动,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的肿胀和畸形。这种错位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6岁以后却少见了。这是因为4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上端发育尚未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均较松弛薄弱所致。由于“肘错位”后患肢疼痛致活动受限,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为其他肘、肩部损伤而延误处理。

  “牵拉肘”不是大问题 试试手法复位

  一旦儿童发生肘错位,家长不必惊慌失措,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即可。由于手法较为简单,家长不妨先试一试,如果不行,再去医院就治。

  具体操作方法是:抱患儿端坐,术者同患儿相对。将患肘屈曲90度置患儿身旁。术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关节转动,并将拇指置于桡骨头处。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连续做数次前臂旋后动作。此时,可听到清脆的轻微弹响声或手指有弹跳感,表示桡骨头已复位儿停止哭闹,并可用患手上举取物。

  桡骨头复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应该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奉引小儿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小儿更换衣服,以免脱位再次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对脱位超过24小时或有反复脱位史的患儿,因局部有肿胀,复位时弹响声或弹跳感多不明显,复位后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状大多能缓解。此时,宜用颈腕带将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责任编辑:谢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