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世界最多 - 健康之初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世界最多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总患病率为12.4%,老年人中患病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33%。

  随着人口老龄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总患病率为12.4%,老年人中患病比例超过一半以上,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3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症将出现在亚洲。

  什么样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1.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长期缺钙、磷或维生素D。

  2.过早闭经或切除卵巢后的妇女。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活动量小,户外运动少者。

  5.大量和长期地饮酒、喝咖啡、吸烟者。

  6.长期服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等。

  瘦小老太太更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女性太瘦可不是好事,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专家提醒,瘦小老太太更要提防骨质疏松,因为她们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之一。

  “瘦小老太太”这个词语包含了几种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年龄大,女性,身材瘦小。这类人如果出现腰酸背痛等问题,要想到是否是骨质疏松造成的。因为身材缩短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中老年人感觉自己变矮了或者驼背了,要尽快就医进行检查。

  除了上述人群外,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的患者,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抗帕金森药物的人群,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果为了治疗不能停药,可以找医生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服补钙药物。此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上,除了远离高危因素外,年轻时运动量要足够,35岁之前要把骨里的钙存足。饮食上要多吃牛奶、奶酪、豆浆、酸奶、含钙高的绿叶菜、添加钙的食物、坚果及海产类食物。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逐渐出现腰背酸痛或不适,中晚期可有骨骼疼痛、关节疼痛、全身疼痛等表现,时轻时重,活动量大或劳累时疼痛加重,但休息后缓解。腰背活动受限、严重者可驼背、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主要发生在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由于骨折后必须要卧床,故容易发生肺炎、静脉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心脑血管异常等。据国外报导,有10%~20%的病人在发病第一年内死亡,一半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钙一般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因此不能根据血钙水平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X线平片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检查方法,骨质疏松X线平片的主要表现有骨骼的透光度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检测是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了解疾病进展的方法,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也是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骨骼状态的检查手段。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金标准。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非药物治疗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限盐、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品),戒烟、限酒;适当负重运动,可增加骨骼肌肉系统强度,增加平衡能力,减少骨折发生率,多晒太阳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重视居家安全,避免跌倒(穿防滑鞋,浴室和卫生间安装扶手)。

  药物治疗

  1.促进骨矿化剂:钙剂每日补充元素钙800~1000 毫克。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量因年龄而异;65岁以上者,每天400~500 国际单位;65岁以下者,每天800~1000 国际单位。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效果更好,建议每天补充0.25~0.5 毫克。

  2.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3.骨形成刺激剂:甲状旁腺激素、氟制剂。4.中成药等都对骨质疏松有疗效。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