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情恐被低估 专家分析几个认知误区 - 健康之初


埃博拉疫情恐被低估 专家分析几个认知误区

核心提示:埃博拉病毒疫情持续升级,截止到20日已经造成1350人死亡,当地工作人员表示疫情规模被大大低估。对于国内的民众,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埃博拉病毒呢?下面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陈祖辉,为大家分析埃博拉病毒的常见认知误区。

  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造成的感染案例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正在当地对抗埃博拉疫情的工作人员表示,疫情的规模被“大大低估”。截止到8月15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发生2127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其中死亡人数高达1145人,死亡率已超过一半。

  目前,埃博拉病毒并没有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地方大范围爆发,所以大家也无需过分担心。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完全无视它,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知识,还是迫切需要进行普及。避免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恐慌的不必要发生。所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陈祖辉,为大家分析埃博拉病毒的常见认知误区。

  专家介绍:陈祖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多年,在亚健康纠正与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两篇被SCI收录;著作两部,分别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学》、《伤害流行病学》。

  埃博拉病毒的严重程度易被低估

  据陈祖辉主任介绍,由于埃博拉病毒疫情远在非洲大陆,所以大家都会低估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50—80%的患者会在10天左右便会死亡。而且,至今还没有研发出治疗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疫苗也都处在研发阶段。世卫组织(WHO)将“埃博拉”定为生物安全等级4级的病毒,要知道艾滋病和SARS也才3级。

  陈祖辉主任又说,埃博拉病毒的大范围爆发毫无征兆,其“行踪”十分诡异,1976年首次在刚果爆发,3年后疫情又在苏丹大范围传播,而这次距离埃博拉病毒最后一次“现身”已相隔整整15年了。相比之前的两次,这次疫情波及多个国家,控制疫情变得更加困难了。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不具备传染性

  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病毒会有5-12天左右的潜伏期,这个时候患者不具备传染性,当出现症状时才会有病毒人传人的高风险。陈祖辉主任提醒,埃博拉病毒的典型症状一开始会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

  埃博拉病毒传入风险低 民众无需恐慌

  埃博拉病毒对温度不敏感,50度以下基本没有明显变化,60度的高温要持续加热30分钟才能消灭,但可以通过紫外线进行灭杀。这种病毒甚至能在死者中存活数周。所以,尸体一定要作火化或作深埋处理。除了接触尸体之外,接触过患者的物品、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会感染到埃博拉病毒,但只要做好隔离的工作,就能切断其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传入我国的可能不大,暴发流行的几率更加微乎其微。陈祖辉主任提醒,民众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也不用对从非洲归来的人,或者黑人就躲避不及,只要重视防控意识的培养就足够了。(通讯员:张灿城)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