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箱里跑出来的痢疾!
痢疾为什么跟冰箱有关?
夏季是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高发时期,痢疾的患病人数已经在乙类传染病中高居榜首。专家提醒,夏季预防痢疾的根本是保持饮食卫生和双手卫生,而饮食卫生中,尤其要警惕不洁或变质的食物。
据了解,7月26日至8月1日,本市报告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患者累计超过3000人,患者以散居儿童及待业人员、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学生和工人为主。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钱冬梅指出,痢疾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是高发季节,其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而受寒、疲劳、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肠菌群失调等因素皆可降低人体对痢疾的抵抗力。痢疾作为一种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病从口入”,大多因为饮食不洁引起。因为夏季天气热,所以食物更容易腐败变质或沾染细菌,因此夏季的食物保存尤其重要。很多人以为把剩饭剩菜及其他食物放进冰箱就十分保险、一定不会变质了,但其实不然,因为一些能在低温中存活的细菌如沙门氏菌能在冰箱的低温中存活,而如果食物从冰箱中拿出后加热不彻底,这些细菌就会进入人体,引发痢疾或腹泻。
此外,一些人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或腐坏的标准是“是否变味、发馊,以及看上去是否正常”,但其实很多食物尤其是熟食在早期腐败、变质的时候,闻上去或看上去是没有异常的,但其实已经不适合食用,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而且千万不要舍不得扔掉剩饭剩菜,尽量做到每一顿都吃新鲜、干净的食物。
据研究表明,有些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冰箱内的低温环境虽可抑制常温细菌的生长,但对于一些嗜低温的病菌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菌来讲,冰箱0-1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仍是其生长繁殖的温床。而这些在冰箱里仍能生存繁殖的细菌在其生长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甲硫醇,甲基胺等发臭气体,当菌群长到一定大的时候,散发的气体也就更浓烈,这么多种臭气体混合在一起就会让您家的冰箱产生更难闻的异味。
异味引发“冰箱病”
冰箱只保鲜不保质。冰箱内的潮湿环境;餐具、生鲜食物未消毒杀菌直接存入;密闭空间内的荤素、生熟食物相互污染是造成冰箱病发生的传播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人们饮食了那些被细菌污染的食品,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痢疾、耶尔森氏菌肠炎和食物中毒等“冰箱病”的发生。
案例:
冰箱作怪一家人全拉肚子
昨日上午,记者在谢女士家中看到,家中两层的大冰箱已经清理得非常干净,正敞着冰箱门在晾干水。
“平时家里大多数就我和老头子住,放假了孩子们带来不少好吃的,就全塞进了冰箱。”谢女士说,十一假期随孩子一块出游去了,但冰箱一直没有断电,心想食物放在里面保鲜应该没问题。
旅游回来后,谢女士见冰箱里堆满了食物,便没去超市和农贸市场,基本都是吃的冰箱里的蔬菜、水果。“想着在自己家里吃饭最放心了,没想到我、老头子和小孙子回来才一天多就先后拉肚子了。”谢女士开始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后来到医院看病一打听,原来是冰箱在“作怪”,食物放在冰箱里也不保险,自己一家都“中招”了。
食物放进冰箱未必最安全
谢女士说,在消化内科她才得知,自己就是误认为冰箱里面的食物就是安全的,不看食物的保鲜情况,长假回来打开冰箱照吃不误,引发急性肠胃炎甚至痢疾的“冰箱病”。记者昨日走访佛山市区几家医院了解到,近来看胃肠科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多为急性肠胃炎和痢疾等。
记者随机选取了市区内几位市民了解冰箱的存放情况。“周末或者放假会买大量食物堆满冰箱,打开就吃,没有考虑过放在冰箱里的食品还会不新鲜。”单身一族陈小姐说。
但家庭主妇李女士则比较注重冰箱食品卫生,“我存入冰箱内的水果、蔬菜及生食品都用清水冲洗,沥干水分后再放入冰箱;凡是发黄、萎蔫、水渍化、局部腐烂的蔬菜我都会扔掉。”
大多数市民认为,不管是生的、熟的,吃不完剩下的,往冰箱内一塞,就不会腐败变质,绝对保险了。殊不知,冰箱正悄悄“偷”走食物的营养,长细菌。记者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中心获悉,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仅在于其先天的生长因素,更在于后天的保存环境。有些时候,低温并不能杀死细菌,冰箱里的微生物一旦温度条件适宜,就会活动起来,而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有可能受到病菌的污染。
因此,冰箱不单不能担保你的健康饮食,还可能是你的一个健康隐患。
健康之初(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