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士菌群病”不难治愈
“布鲁士菌群病”是乙类传染病,同乙肝、艾滋病、狂犬病、麻疹属于一类。与其他乙类传染病相比,“布鲁士菌群病”并没有那么致命,“很少死亡病例,只要及时诊断治疗,治愈并不难。”专家透露,在广东,这种传染病并不多见。传染途径包括:屠宰、剥皮等与病畜的皮肤黏膜接触;食用病畜的奶类、肉类;以及空气当中的细菌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从症状来看,这种疾病会导致发烧、关节痛等不适,临床检查上会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此病潜伏期一般是1-3周,也有可能是几个月。
戴手套、口罩,穿防护衣均可以防止“布鲁氏菌群病”的接触感染。在广东,禽类传染的“禽流感”、老鼠传染的“出血热”是传染病中较为多发的疾病。随着南北交流的密集,“布鲁士菌群病”这些年也偶有病例。假若发现实验动物携带此病,首先要对其实施安乐死,然后进行尸体无害化处理,并且对病畜生活的环境进行彻底地消毒、灭菌。所有接触过这些动物的人也要检查身体,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相应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