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肝癌高发人群
然而,随着肝癌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诊疗意见的不统一性也越来越凸显,学术争议依然存在。为了规范我国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行为,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超声诊断、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领域专家、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教授,了解肝癌的诊疗方法和特点。
肝癌发现时往往多为晚期
“由于肝脏上没有神经,肝癌发现时,往往是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陈敏华教授说,她是超声诊断、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领域的专家,早期患者一般无症状和体征,少数体检时可有轻度肝肿大、黄疸和皮肤瘙痒,当患者出现上腹闷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消瘦、持续性低热等特征性临床症状时,大多已是晚期。“这些病人中20%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0%的病人在治疗后,会再次复发转移。”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
乙肝是肝癌最常见病因
在我国,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最常见病因。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监测。如果不注重养护,乙肝可以在10年时间里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中约有10%的人会发展为肝癌。”陈敏华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千万不能以为不是病就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区不适或疼痛,既往有肝病史,特别是肝硬化患者一旦原有的肝病症状加重并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应马上就诊。
“乙肝、肝硬化病人,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定期去专科医院进行常规监测筛查的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一般认为,我国患者的甲胎蛋白是肝细胞癌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是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陈敏华说,体检大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