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经口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霍乱一般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灾后预防霍乱的主要措施:
1.不喝生水。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4.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
5.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6.消灭苍蝇。
7.饭前便后洗手。
8.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要煮透。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甲型肝炎病毒,然后污染手、用具、玩具、食具、水及食品等,人们接触或吃下这些被病毒污染的用品或食物而被感染。水灾常使粪便、垃圾、污物到处漂浮,污染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环境,由于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品,使许多人得病,常易发生暴发流行。苍蝇、蟑螂等昆虫也可携带病毒,停留在食物或食具上,增加污染机会,促进传播。甲型肝炎一般潜伏期2-6周,发病早期有畏冷、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腹胀或腹泻,严重者有黄疸,肝区闷痛、尿深黄等,如有以上不适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播因素中,水源被污染是造成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如食物、接触、苍蝇等均可引起病菌的传播。
伤寒病人的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脏肿大、玫瑰疹与血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典型并发症。
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到感染。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水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2.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免受污染。
3.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进食之前应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品。
5.不吃半生不熟的贝壳类海产品。
6.注射预防:注射甲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