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要从正确洗手开始
每年的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目的是呼吁人们通过“洗手”这个简单动作,加强卫生意识,预防传染病。
洗手是最价廉、最简单的健康干预措施。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我们的双手发挥着“媒介”作用。实验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黏附40多万个细菌,而人在1小时内会至少3次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都可能为病原传播创造机会。所谓“勤洗手”,就是要做到食前,便前便后,外出回来,接触眼睛前,给婴儿换尿布、喂食前,接触宠物及其粪便后,体力劳动和运动锻炼后,孩子在玩耍后,食品从业人员在每次接触食品前都要洗手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甚至存在误区:有的懒得洗手,有的用手绢、纸巾以擦代洗,还有的用水随便冲冲,这些都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
正确洗手需要按照六步法,又叫六步搓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搓掌心;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背;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心;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第五步,拇指在掌心旋转;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六步洗手法可简化为小口诀:“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缝,四扭指背,五转大弯,六揉指尖”。需要提醒的是要用流动水洗手至少30秒,且要使用肥皂、洗手液等。
平日里预防传染病除了要做到正确洗手以外,还要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或嘴巴,单位办公室要经常保持使用物品的清洁卫生,如门把手、电话、电灯开关和咖啡机等。使用公共厕所时要注意,洗手后,要使用一次性的干净纸巾擦干或使用干手器吹干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