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防登革热引海水灭蚊出奇招
南台湾高雄登革热病例已经突破1万大关!并已经有9人死亡,其中又以老年族群占多数,是历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其次则为屏东与台南县市。面对民众不满与恐惧,高雄市卫生局首创引海水灭蚊,希望能让失控的疫情受到控制。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统计,截至9日凌晨为止,今年台湾通报本土性登革热案例,总共累计10,308人次,其中高雄即占10,020人,其次则为屏东146人、台南71人。不仅高雄已经进入疫情高峰期,同时死亡人数攀升,有持续增加的态势。
高雄登革热发烧 三民区最严重
面对地方民众抨击声浪不断,高雄市卫生局想尽办法灭蚊,发现幼虫孑孓在盐度约30PSU下,最快12个小时就会死亡,因此于日前分别抽取旗津渡轮站、旗津海巡哨、前镇渔港、鼓山渔港、西子湾等5处海水在实验室进行先期试验,发现所有孑孓均全数死亡。
高雄市卫生局疾病管制处蔡武雄处长表示,辖区内目前疫情最严重地区是三民区,肇因于该区老旧的水沟不平整,又遇上降雨率高,雨水把水沟里的药冲刷掉,不平整的沟道残留的雨水即成为病媒蚊孑孓的温床。
海水灭蚊大作战 奇招全台瞩目
以高雄市夏天气候约28度为例,孑孓最快3天可变成蚊;实验小组发现,海水盐度需在30至31度左右,能于12小时内消灭白线斑纹及埃及斑蚊幼虫,因此这次“海水灭蚊大作战”,首波将锁定疫情最严重的三民区本馆里实验,发现效果不错。
蔡武雄处长强调,登革热是一种群聚性“社区病”、“环境病”,且病媒蚊对于叮咬对象并无选择性,一旦有登革病毒进入社区,且生活周围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环境,就有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众平时应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
民众平时也应提高警觉,了解登革热的症状,除了发病时可及早就医、早期诊断且适当治疗,亦应同时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减少登革病毒再传播的可能。
清除登革热孳生源 4大诀窍
1.“巡”:经常并且仔细巡检居家室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
2.“倒”:将积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类或倒放。
3.“清”:减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应该澈底清洁。
4.“刷”:去除斑蚊虫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积水养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