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中医灸疗越早越好 - 健康之初


面瘫:中医灸疗越早越好

核心提示:面瘫发病多急,患者睡醒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闭目、蹙额、皱眉、露齿、鼓颊或吹口哨,口角向健侧歪斜,眼裂扩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如炎症在面神经管内,除口眼歪斜外,还见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等症候。

  近来天气较为寒冷,面瘫的患者多了起来,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中医称为“口眼歪斜”,表现为病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其病因主要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出现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面神经受病毒感染而出现炎症、水肿。

  面瘫发病多急,患者睡醒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闭目、蹙额、皱眉、露齿、鼓颊或吹口哨,口角向健侧歪斜,眼裂扩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如炎症在面神经管内,除口眼歪斜外,还见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等症候。如炎症在膝状神经节及岩浅大神经受累,还可出现听觉障碍、泪腺分泌功能丧失、耳甲与乳突疼痛、耳廓及外耳道疱疹。

  针灸对面瘫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可作为首选疗法,要尽早治疗,最好一开始发病就开始针灸,多数经过两三个疗程即可治愈。而待到恢复期才开始针灸者疗程明显拖长,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少数还会留下后遗症。

  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认为早期针刺刺激患侧会加重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的水肿、缺血,从而加重病情,因此不主张针灸的早期介入,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国内相关资料报道,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7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5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4.5%,3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再者,面瘫急性期间针灸治疗并不针刺患侧,一般选择健侧面部穴位及远端穴位,这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因此早期针灸有百利而无一弊。

  另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忌食生冷辛辣之物,注意休息,调畅情志,还应注意避免面部吹风受凉,寒冷天气外出应戴口罩、围巾。患者每天用热毛巾敷捂患处,轻轻按摩面部,并且常做些面部肌肉运动,如闭眼、收缩口角等,这些动作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恢复面神经功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