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差就失智?2关键辩失智 - 健康之初


记性差就失智?2关键辩失智

核心提示:主观记忆衰减(或称为“主观认知衰减”)会不会增加失智的风险?除了自己主观认定,且亲朋好友也认为有“持续性”记性差的情况,则可能是早期失智的征兆,应进一步就医检查和诊断。

  “刚刚开会才说的事,你怎么又忘了?该不会是失智了吧!”记性太差、经常忘东忘西,将来就一定是失智症的高风险族群吗?医师表示,这是长久以来倍受讨论的问题,但只要发现遗忘情况符合“改变”和“持续”的标准,三天两头忘记且持续一段时间以上,很有可能已罹患失智症,需尽快就医检查。

  记性差的人就容易失智?

  “觉得自己记性不好的人,请举手!”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台大医院神经部主治医师邱铭章表示,每次演讲时,若在场民众的年纪较大,约5至6成以上会举手,自认记性太差,担心已有早期失智的征兆。

  邱铭章医师指出,主观记忆衰减(或称为“主观认知衰减”)会不会增加失智的风险?是近2年相当热门的研究议题,但各研究结果分歧。目前认为除了自己主观认定,且亲朋好友也认为有“持续性”记性差的情况,则可能是早期失智的征兆,应进一步就医检查和诊断。

  而在失智症种类中,以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记性最差,记忆时间最短仅有2分钟,这是因为阿兹海默症的病理变化是从海马回开始,7成阿兹海默症患者会以记忆力衰减为最优先表现,其他类型失智症如血管型和额颞叶型,则视病变位置不同,常以语言、视觉空间,或行为改变为第一个表现症状。

  健忘与失智遗忘的区分界线?

  健忘是失智症的征兆之一,但两者无法直接划上等号。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汤丽玉用衣架比喻人的大脑记忆容量,披挂的衣服有限,记忆量也有限,若一个人记忆的事情超过大脑承载量,自然容易出现健忘的情况。此外,记性可能因个人的疲劳、失眠、压力、生病或吃药而变差,或是因专注力不够而记不住,这种暂时性的遗忘不会越来越严重,并非失智;反观,失智患者的记忆力却会突然地“明显恶化”。

  邱铭章医师进一步表示,偶尔忘记,一下子又能想起来,不用太紧张,但如果忘记事情本身之外,连场合和情境也忘记,那就严重了。比方说,全家吃饱饭后才发现烤箱中有一条鱼,一般人会觉得煮多了,忘记吃,留着下一餐再吃就好,但若是煮鱼的人都忘记鱼是自己放进烤箱的,那就可能是失智的征兆。

  若要更准确地判断健忘和失智,应审视健忘一事是否符合“改变”和“持续”2个关键点,“改变”是指行为的变化,“持续”是指异常行为的发作频率。如果原本擅长的技能,突然或开始变得不熟悉,且出错频率高,三天两头就发生超过1次,则需特别留意,可能已经罹患失智症。

  以迷路来说,原本就是路痴的人,花了比平常多1倍时间才找到正确的路,实属正常,但若原本的方向感很好,是善于找路的识途老马,突然迷路经验变多,则要小心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状。

  增强记忆力可预防失智?

  无论是背诵训练记忆力,或玩数独活化脑力,只要愿意做都有预防效果。举例来说,许多人认为打毛线没什么,但打毛线时要算针数、设计花样、打错要拆解重来等,整个活动其实已有刺激大脑的作用。其他如拼图、拆字谜或自己整理资料,都有助活化脑力。

  不过,除了动脑筋之外,邱铭章医师和汤丽玉秘书长都认为,再多增加一点社交互动和身体活动会更好,例如一起打牌或团体游戏。无论是人体或动物实验,目前研究证明,只要运动量够,对海马回和认知功能就有保护作用,是目前公认预防失智最有效的办法。

  失智症会致人于死?

  失智症会夺人性命吗?邱铭章医师说明,失智症就像糖尿病一样,直接导致死亡的个案少之又少,糖尿病所引发的心血管疾病、中风、心肾衰竭等并发症,才是真正死因。而失智症患者虽不会因大脑退化而直接致死,但却容易因迷路走太久而受冻或太热脱水、不小心掉进山沟、走上高速公路,发生意外导致脑部受创,甚至重度以上失智者会因长期卧床,造成褥疮或吞咽引发吸入性肺炎,进而提高死亡的风险。

  其实,国外先进国家早已接受“失智症会死人”的观念,2010年美国人十大死因排名中,阿兹海默症就列居第6名,若排除年轻人不计,死因序位可排至前3名。不过,台湾迄今没有这样的观念,目前国内的国人死因登录项目中,并未把失智症列入选项,因此无法得知因失智症等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的人数比例。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