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职业胃病 保证工作效率
饮食不规律是祸根
在人们的印象中,胃病是中老年的专利。然而,一直在门诊一线看病的成都胃病医院业务院长温育敏老师说,现在到医院来看病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总结职场人士胃病高发的原因,温院长说,三餐不准时、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是祸根。“我们开出租车的,啷个准时得到嘛?两个人轮班倒,一接车就是12小时,吃饭的时间、地点都没个准,开出租得胃病那是迟早的事。”的哥朱师傅利用再次到胃病医院开药复查的机会,想向温院长多讨一些养胃经。
再来看看当老师的,去年教师节前,一项专门针对教师的健康调查显示:慢性咽炎、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头痛是老师们最常见的健康困扰,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危害最高,排在最前面。“每天讲课、备课、批改作业,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10小时以上,哪有时间去看病啊。”因实在挺不住了前来看病的张老师说。
记者患胃病的情况就更为触目惊心了,中国医师协会曾针对北京1182名记者进行身体状况调查,结果完全健康的仅有28人,在被检查出的多种疾病中,胃病已成为记者们的职业病。
压力大让胃病雪上加霜
在影响胃病的诸多因素中,情绪和压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温院长说,门诊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述说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烧心、下腹胀痛、肠子叽里咕噜响、老放屁等,反复就诊,做了很多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仔细询问病史,发现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不良情绪状态下,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加重。
温院长介绍说,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众多能够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导致功能性胃肠病,并使已有的胃肠疾病加重。压力和不良情绪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在职场人士,包括青年学生中尤为普遍。专家因此提醒,在胃病治疗过程中,学会减压,保持心情愉悦和正确服药、调养一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