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中风,一个老百姓口中较为恐惧的疾病代名词,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也就是通常说的“脑梗”和“脑溢血”。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寒冷的深秋是脑出血的高发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季节更应该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如何预防?导致脑出血的关键诱因是什么?万一身边有人发生脑出血,该怎么办?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治强。
高血压脑出血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9-10月 医院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加
在我国,脑卒中是第一位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位因素。据估算,2014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182万人罹患过脑卒中。新近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正在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复发率已高居世界首位,达11.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10万人中,每年有300人发生脑出血,致残率高达80%。”陈治强介绍,9-10月份,由于天气转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粘稠等原因,相比夏季,医院患者明显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接诊患者情况分析来看,陈治强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一般情况下,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在40-60岁时,好发脑出血。近年来,医院偶尔也会接诊到30-40岁年龄阶段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原因为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忽略了自身健康管理,以及很多人对高血压的不重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也在用药控制高血压,但是用药不正规,导致高血压控制不理想而引发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去年约38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主要诱因在于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以及肥胖,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则是这四种因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陈治强说,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脑出血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血压。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控制好血压,二是没有规范用药,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量饮酒、情绪过度激动,作息不规律等。”因此,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比治疗更重要。
具体如何预防?陈治强说,一旦出现脑出血,大部分患者不死即瘫,因此,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重视血压监测,除了定时测血压,在医嘱下服用调整控制血压的药物,并实时监测。
平常生活中,要戒烟戒酒,少吃盐,多喝水(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保持心情舒畅,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同时,在秋冬季,温度较低时,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同时要防跌倒。
最后,陈治强提醒,脑出血还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头晕,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一旦发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减少疾病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若身边有人发生脑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之后频频呕吐,深昏迷,鼾声呼吸,面色潮红,血压升高,大小便失禁,瘫痪等情况,家属及朋友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尽量平卧,呕吐时让其侧身一方,如果口腔有东西,要试着掏出来,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