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急救“胸痛中心”成立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ociety of Chest Pain Centers)经过三年时间,对中国多家医院进行调研与辅导,近日终于将第一份“胸痛中心”资格证书颁给了上海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得到飞利浦公司全力推动与积极协调。
在美国,一个突发急性胸痛的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可马上开展治疗;而在中国,被送到急诊科的患者往往先要做各种检查,等结果出来再诊断、治疗。即一个是医生等患者,一个是患者等医生。
之所以造成两者的差别,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方唯一教授解释说,很大原因是美国的救护车上配有功能齐全的急救设备,不仅有心电图、呼吸机等,还能做血样采集,甚至是各种酶的检测和化验。这样病人还没有到医院,医生通过无线系统就已经接收到患者在救护车上的检查结果,等病人一到可马上实施救治。
然而,我国的救护车更多是承担运送病人的功能,即用最短时间或是就近把病人送到医院,诊断和检查等都在医院完成。
上海市胸科医院这次成立的“胸痛中心”就是是学习美国人的急救经验,仿照美国的急救系统,把120急救车、医院等进行资源整合,在患者还没到医院前,医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资料并做出诊断,指导救护员在120救护车上进行处理,把急诊室的一部分功能前移到救护车上。
对突发急性胸痛,“抢时间”尤其重要。方唯一教授说,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很复杂,大约有30%的患者是突发急性心梗,而发病初期的90分钟被视为救治“黄金时间”,如在此期间获得有效救治,患者死亡率仅为1%~2%,如延误就治,患者的心肌细胞会大面积死亡。
目前,该院胸痛中心引入标准化临床路径以来,通过包括120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等的多学科合作,可在最短时间内对胸痛患者做出高危或是低危筛选,并进行分类诊疗,可将患者就诊到球囊介入治疗时间控制在67分钟左右,而目前全国平均时间为149分钟。
据悉,飞利浦公司正在协助美国胸痛中心协会与中国更多医院进行交流,进而达到胸痛中心临床路径的国际认证。
(责任编辑:李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