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日常如何预防
冷空气在不断的侵袭,引起气温骤变,在这时候老年人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在气温突降时,老年人的活动大多会有所减少,使体内血流速度迅速减慢,再加上原有的脑血管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度高等原因,易促进血栓形成而使脑血管部分阻塞,从而引起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及肢体功能不全等症状。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抵抗力比一般人弱,气温突降常易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而使机体疲劳、心脏功能减低,全身血容量减少还会直接影响血流速度及血液粘稠度。
那么在寒潮来袭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良好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防寒
如果有习惯晨练的朋友就不要过早晨练,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阳光充足时再锻炼,多晒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在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同时要保持大小便畅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二、动作要慢
特别是在清晨起床,即使醒了也要养神5分钟再起床活动。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醒后须在床上躺一会儿再起床,避免脑血栓发作。另外,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保持血压平稳是关键。
三、适量运动
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且不伴有头晕头痛疲劳等,要自我感觉良好。
四、饮食均衡 适当进补
在冬天是精气匿藏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此外,还可以合理的进行食补或者药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