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发作安静等待120救援
心脏病发作,安静等待“120”救援是首选,开车去医院,平躺或半卧勿颠簸。
路边发病,赶紧咳嗽,口服硝酸甘油,1个半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
较多的例子证实急性心梗患者时不能颠簸的打的或者是被搬来搬去,大多数心梗患者在去医院的路上,突发死亡的。主要是因为急性心梗多伴发有严重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由于心肌电活动极度不稳定,因此非常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属心室纤颤最凶险。
发生心室纤颤时,心脏不能正常排出血液,迅速导致大脑与心脏本身缺血缺氧,可造成病人在短时间内死亡,即所谓的阿-斯综合征。
因此,目前主张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必须要进行院前(住院前)、院中(住院期间),甚至包括恢复期的心脏监测,以防万一。
如高度怀疑患者发生急性心梗,一定要呼叫急救车,因为急救车不仅运输速度快,而且配备了经过严格特殊训练的救护人员。他们到达现场后,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还会对病人进行测量血压和心电图等检查。
一旦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会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理,如吸氧、口含硝酸甘油等,并对心脏采取监测,待病情平稳后,即妥善安排患者去医院。若病情发生变化,还可马上进行抢救治疗。由此可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所以,对于高度可疑急性心梗的病人,一定要通过急救车护送,不要自行"打的"或是搬来搬去。
平时要留意冠心病的预警信号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就说明已发出了冠心病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减轻、平卧时加重者。
经常感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不想动或贪睡者。
时常头晕、头昏,有时甚至不能站立者。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3至5分钟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慌者。
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者。
当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就会引起心跳加速、胸闷者。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七个预防措施应对冠心病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能否扼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积极预防也非常重要。
一、控制体重:肥胖者应减少热量的摄入,少食肉类,增加运动量。
二、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坚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减缓血管老化,如步行、打太极拳等,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但要量力而行,不可运动过猛。
三、均衡膳食:饮食做到低脂肪、不甜不咸、少食用油炸烹调的食物、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等。
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承受一些精神压力,学会自我调节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缓解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五、不吸烟、少喝咖啡和浓茶。
六、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的人饮食要清淡,少摄入食盐,多吃蔬菜、豆类等含钾高及含钙高的食物。
七、降低血脂:膳食应低脂肪,多食青菜和素食,使胆固醇维持在理想水平,可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