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太可怕?这些“微”信号能救你一命 - 健康之初


心梗太可怕?这些“微”信号能救你一命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率在三成以上。小九认为,吴老师的离世为各位敲响了警钟,中青年也要重视身体情况,别硬扛扛出心梗。

  近日,江苏某中学36岁的女教师吴萍在监考时猝死,就在同一天,靖江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校长王银培收完考卷后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57岁。据了解,两人疑因突发心肌梗塞猝然离世。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率在三成以上。小九认为,吴老师的离世为各位敲响了警钟:中青年也要重视身体情况,别硬扛扛出心梗。

  实际上许多年轻人心梗的症状并不明显,并且极容易被忽视,但日常生活中的有些“微”信号其实是可以看出端倪。

心梗太可怕?这些“微”信号能救你一命

  留意这些“微”信号

  体检报告中的信号

  吴老师的体检报告中就曾出现心律不齐和早搏的的情况,很遗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家提醒,如今年轻人因为熬夜、工作压力大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尽管心律失常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但年轻人仍然按照以往不健康的方式生活,轻度心律失常也会演变成严重性,有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猝死。

  因此,做好定期体检十分重要。假如检查出有心律不齐的情况,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确诊,它可以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心跳情况,能够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日常信号:

  与中老年人心梗发病不同,年轻患者发病前,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没有显著斑块和固定狭窄,未能建立侧技循环血管。因此,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极易造成心肌组织大面积损伤、坏死,易并发心肌组织电生理紊乱,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病症。

  而当身体出现以下情况时须予以注意。

  胸闷心慌

  如果经常感到心慌、胸闷,或者胸部偶有刺痛,但一般1-2秒便消失,或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等需引起注意。

  留意早午晚变化

  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亦或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气喘无力容易劳累

  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就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浑身无力,不愿说话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

  牙疼也可能是心梗

  如果是牙周炎导致的牙疼,一般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如果牙疼持续三分钟左右就不疼,反而要警惕可能是心梗征兆;再如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就不疼了,可是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如持续胸痛、胸闷、大汗淋漓、头晕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描记心电图和检测心肌酶,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减少病残和病死率。

  远离心梗做好这些准备

  数据显示,90%的心肌梗死是由9个危险因素导致的,它们是: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中缺乏蔬菜和水果、紧张以及过量饮酒等。其中三个因素成为年轻人心梗发病的原因。

  除了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之外,还需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减轻工作压力

  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许多心脏性猝死就发生在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梗。

  调整饮食习惯

  不少年轻人具有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大鱼大肉、大量饮酒、大量吸烟,这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食道和胃部离心脏近,过多饮食会导致心脏血管急剧收缩,发生痉挛,增加心脏性猝死的概率。

  定期体检

  年轻人容易因工作繁忙而顾不上体检,或自以为根本不用体检,很多小病痛忍忍就算了,从而耽误了病情。在此小九也要提醒各位,按时体检才能把握健康状况。

  特别提醒:

  3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即使平时没有冠心病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心脏平板运动试验,或者做一次CT检查,以确定是否真有冠心病,有必要时,还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专家指导:卞继芳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二区区长

  参考文献:

  刘国升 猝死严重威胁着中青年[期刊论文]-人人健康 2012(11)

  魏经汉.张娆娆 警惕心梗年轻化[期刊论文]-家庭医学 2010(11)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