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译癌症“密码” 支招如何防癌 - 健康之初


专家破译癌症“密码” 支招如何防癌

核心提示:“贴身卫士”的巨噬细胞,却摇身变成了可怕的“夺命杀手”。它非但不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反而被肿瘤干细胞诱导后发生了癌变。癌变后的巨噬细胞则有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12月9-11日,由苏北人民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三地神经科学研讨会在我市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台湾、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对神经科学领域的现状、策略、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此次研讨会上,一个个癌症密码被“破译”,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得到共享。

  ■人体免疫细胞会“倒戈”变成癌细胞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创建者,博士生导师,8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黄强先生向与会者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有关肿瘤干细胞方面的研究成果。黄强告诉记者,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的干细胞,在“癌症界”也同样存在,名叫“肿瘤干细胞”,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数肿瘤即癌症,就起源于肿瘤干细胞。

  过去医学界认为巨噬细胞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还能通过“唤醒”机体沉睡的免疫系统而清除肿瘤,是人体对付肿瘤的第一道防线。黄强先生还有一项研究让人难以置信。他和他的团队发现,“贴身卫士”的巨噬细胞,却摇身变成了可怕的“夺命杀手”。它非但不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反而被肿瘤干细胞诱导后发生了癌变。癌变后的巨噬细胞则有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1/3癌症是被吓死的,有一定依据

  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死亡的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还有三分之一才是治疗无效而死。黄强介绍,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什么会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丢失?主要是环境、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所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营养均衡,注意锻炼,就可以预防癌症。

  黄强特别提醒,精神心理因素虽不能直接致癌,却能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免疫力,因此,重建乐观情绪,是抗癌成功的一大步。

  ■30岁以上每年一次CT血管造影

  近年来,医生们都称之为“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此次大会执行主席,苏北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张恒柱博士介绍,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有近半数病人会在“爆炸”前才有头疼等警兆症状。记者了解到,在台湾,医院会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每两年做一次CT血管造影,以作筛查。其中检出率可以达到2%-3%。张恒柱博士说:“目前,在国内还很少有人主动进行这方面的检测。事实上,这类检测十分有必要。我们建议有经济条件的人可以定期做一次,它没有任何的创伤。”

  脑动脉瘤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的刺激下,随时会因血压突然增高,引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的生命。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