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保留器官功能首选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在控制和消除局部病灶方面,与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手段相比有绝对优势。近年来,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治疗精准等特点,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由于肿瘤微创治疗包含的技术种类繁多,且原理各不相同,因而知晓率较传统三大疗法而言低。今天,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微创治疗专家李爱民副院长及李黎波教授,将为我们来解读一下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特点、优势及适应症等。
微创治疗:种类最为繁多的肿瘤治疗方法
据李爱民教授介绍,肿瘤微创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影像技术为导向,集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和高新科技(如射频消融、激光、超声聚焦、内镜、腔镜等)为一体,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等优点的现代肿瘤治疗方法。
肿瘤微创治疗是目前种类最为繁多的肿瘤治疗方法,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腔镜下手术,即采用腔镜技术切除肿瘤,手术创伤较传统方法明显减小。二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改革,比如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的手术,其治疗效果可与根治性手术相媲美,这点已得到公认,其美容效果更是根治性手术无法企及的。肝癌局部切除的疗效远较肝叶切除疗效好,5年生存率可达64.4%。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行肝叶切除,部分患者在手术成功后死于肝功能衰竭,而局部切除的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生存时间却明显延长。随着长寿人群的扩大,高龄恶性肿瘤及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的病人所占比例渐渐增高,不少病人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也需要我们对传统手术进行微创化改革。三是旨在将肿瘤原位灭活的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光动力治疗、射频治疗、超声聚焦治疗、微波治疗、冷冻治疗、放射粒子植入等。不同于前2项由外科医生实施的直接切除肿瘤的方法,这类方法种类繁多,原理各不相同,但结果都是将肿瘤原位灭活,可由内科、外科、介入、超声、放射等多个科室医生实施。以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为例,其基本原理是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中的分子摩擦和离子逸散而产热,局部温度可达90~100摄氏度,从而导致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其主要用于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已成为原发性肝癌、肺癌及转移瘤等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优势在于定位准确、创伤小、局部疗效确切,局部麻醉下即可进行,且患者恢复较快,部分患者手术当天可以下床活动,术后3天可以出院。李爱民教授介绍,自1999年开展消融技术治疗工作至今,在早期肿瘤的根治性治疗和晚期肿瘤病人的姑息性治疗上,射频消融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它可以完全独立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模式和生物治疗的全新模式有机结合,且可多靶位、多器官、多次重复应用。
种类如此繁多,会不会容易让患者产生选择困难症呢?对此,李爱民教授表示,微创手术越做越精细,将更加有利于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当然,日新月异的肿瘤微创技术,也将对医生个人的素质和要求越来越高。
微创治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一名光动力知名微创专家,李黎波教授表示,在未来20-30年里,肿瘤治疗不仅仅是治愈肿瘤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保护容貌和重要器官功能将会成为患者的第一需求,医学的发展,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那么微创治疗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先进的诊断与定位技术使肿瘤微创治疗日益趋向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借助多种手段的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利用影像设备和技术的适时监控和精确导向、定位进行有效的靶向治疗。一步到位的精确定位与一步到位的精确治疗体现了肿瘤微创治疗的全新特色,是肿瘤微创治疗优于传统治疗模式的重要之处。
具体而言,微创治疗的特点及优势主要有:(一)创伤小,治疗只需在体表开非常小的切口或不需切口,恢复快;(二)定位准确,选择性好,局部疗效确切,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的器官功能;(三)重复性好,可以多次进行治疗;(四)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
以光动力为例,光动力治疗即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肿瘤组织内选择性滞留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与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其主要特点就在于选择性治疗肿瘤、不损伤正常组织、抗瘤谱广、无耐药性、可重复治疗,并且微创、操作简单,更具有保留器官功能和美容的效果,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目前,光动力已成功用于治疗各种体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等)、口腔颌面部及腔内肿瘤(食管癌、胃肠道肿瘤和膀胱癌等),还可用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的根治,或者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总的来说,微创治疗不仅仅可以明显提高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而且有助于术前减轻瘤负荷,可以有效的解决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问题。微创治疗既是一种姑息性治疗,也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是一种人性化、个体化治疗。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将为更多受脏器功能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影响而不能手术的病人带来了福音,为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同时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尊严。(通讯员:吴剑鹏、陈芳、吴佳仪、赵婧)
专家简介:李爱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肝病科主任,广州抗癌协会副会长、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内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恶性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为《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主要从事肿瘤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尤其是肝胆胰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已主持完成射频、冷冻、微波等微创手术1000台次以上。临床工作之余,主要从事肿瘤分子及其针对性治疗的研究。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在《CANCER CELL》等国际、国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申请并获得国家及省级课题10项,参与编写各项专著4部,目前在研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专家简介:李黎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肿瘤二科主任兼肿瘤光动力治疗(PDT)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恶性肿瘤荧光诊断、光动力治疗和食管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担任中国肿瘤学会(CSCO)肿瘤PDT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及《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擅长肿瘤PDT和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现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肿瘤光动力治疗科研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文章7篇。2006年在国内创办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网 WWW.CSCOPDT.COM. 2008-2014年先后多次参加EPPM欧洲国际光动力治疗论坛、国际IPA(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大会并作大会发言。2011年至今多次筹备并主办国际光动力治疗高峰论坛。。主编《肿瘤内科医师查房手册》。擅长肿瘤光动力治疗(PDT)和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